调查与研究 第36期 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结合问题研究 孙国伟 李国存 “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简称“村社共建”)创新工程,是山东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的六项创新提升工程之一。从2013年开始推进这项工作起,省供销社就一直把与各级派驻第一书记的对接结合作为重要内容,以期更好地助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抓党建促脱贫的目标。三年多来,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结合已成为各地党委政府抓党建促脱贫的有力抓手,也为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 一、 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结合的互补性和可行性 第一书记的使命与村社共建工作的宗旨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加强基层党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一书记的优势在于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领导能力强,而且手里有扶持资金、有发展项目等诸多资源,但因为多数第一书记派出部门离农村工作比较远,这些第一书记不太了解“三农”工作,如何帮助村里发展经济、助农增收是他们面临的难题。基层供销社的优势是一直扎根在农村,对农村经济十分熟悉,哪个村资源优势是什么,发展瓶颈在哪里基本上都是清楚的,而且他们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收购农副产品,有网络有渠道。但是,做农民的工作供销社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供销社单靠自己的力量去挨家挨户做工作推广农业新技术,组织农民按照标准生产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就很难。第一书记和村社共建结合,由供销社、第一书记、村两委共同做农民的工作,就可以扬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发挥第一书记的政治优势,通过村“两委”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社;二是供销社可以帮助第一书记尽快熟悉共建帮扶村的资源情况,找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路子;三是供销社可以发挥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承接第一书记在共建帮扶村所建的项目持续健康开展经营;四是在第一书记帮扶期满离开后,供销社延续共建帮扶项目的经营管理,长期为农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发挥作用,使共建帮扶形成长效机制。把供销社打造成为第一书记离村后,永不离开的驻村工作队。 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结合也具有操作可行性。一是二者的领导主体相同,都是组织部门牵头负责;二是工作对象相同,都是农村村庄或农村社区;三是工作任务相同,都是强村固基、抓党建促脱贫;四是工作方式相同,都是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项目。 首先提出供销社工作与第一书记工作相结合的是泰安市供销社。2012年6月18日,泰安市供销社下发了《关于积极配合第一书记服务三农的意见》,提出:供销社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抓住时机,主动与第一书记对接,在所有第一书记任职的村,都要建设一处日用品连锁超市。9月3日,市供销社邀请市委组织部和部分驻村的第一书记召开座谈会,正式提出“供销社加强与第一书记进行合作,第一书记出题目,供销社做文章”。 首先提出第一书记主动与村社共建工作相结合的是莒南县委。2013年1月莒南县委下发的《关于实施村社共建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各级选派的第一书记要靠前帮促,把推进村社共建,帮助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第一书记要打头阵。” 2013年5月,山东省供销社组织了两个调研组,分别到济南、泰安、临沂、济宁、烟台、威海、德州等7个市共10个县15个乡22个村庄现场进行专题调研,邀请当地党委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等人员参加座谈研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首创提出了“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重大命题,特别是总结莒南县委和泰安市供销社的经验,把与第一书记结合,作为推进村社共建工程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二、省供销社推进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对接的主要措施 一是出台政策文件。2012年9月10日,省供销社下发了《关于积极支持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水平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根植农村、贴近农民、网络遍布乡村的优势,把参与和支持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供销合作社围绕大局服务农村的重要机遇,全面对接,主动参与,搞好结合,为改变贫困村面貌做出应有的贡献。2015年3月23日,省供销社又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对接第一书记推进社村共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供销合作社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构筑“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合作机制为抓手,积极推进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形成抓党建促脱贫的强大合力。 二是召开现场观摩会。省社全面部署开展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工作结合后,全省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2014年7月,省社分片召开先进典型单位现场观摩会议,11月又召开全省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经验交流会议,用典型经验引领推动全省工作迅速展开。2015年5月在枣庄专门召开全省供销社对接第一书记推进村社共建工作现场会,及时抓住省委新一批派驻第一书记的时机,进一步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开展辅导培训。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相互结合,协同促进,在全省各地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成效。省委组织部给予高度关注,充分肯定,把省供销社村社共建工作经验,作为省派“第一书记”辅导培训班的必修课。2014年4月21日,省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侯成君应邀在省委派驻第一书记培训班上做了《社村共建发展集体经济》的辅导报告。2015年2月9日,省社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孙国伟在派驻第一书记培训班上做了《实施强村富民兴社战略助推党建扶贫开发》的辅导报告。两个报告为推动第一书记与村社共建对接结合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结合的工作重点 一是发挥日用品流通网络优势,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扶贫开发地区的资源整合力度,在县级日用品龙头公司带动下,把日用品网络向贫困村延伸,普遍建立日用品连锁店,将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送到农民身边。二是创新农资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以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直供为重点,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在第一书记帮扶村普遍建立农资经营服务网点,其中在较大村庄建立具备培训功能的综合服务站和服务队。三是搞好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地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普遍建立经营性社区服务中心或综合服务社,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开展综合性服务。四是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开展耕、种、管、收、售及加工等多个环节的服务,解除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大田作物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减少成本支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专业合作社,利用供销合作社现有的储运、加工等设施发展运销、储藏、加工等专业合作社,围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大田作物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合作社,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促进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通过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调动农民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六是加强产销衔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建立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扶贫开发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四、各地供销社对接第一书记的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认识,抢抓机遇。把配合第一书记作为抓党建促脱贫作为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改造自我、服务农民,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关系,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自身发展。同时,立足当地实际,将对接第一书记与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与第一书记及其所在村两委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快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向村居覆盖,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覆盖,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 二是主动对接,创新共建机制。把搞好与第一书记的对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主动与各级下派第一书记对接,主动走访每一位第一书记。县联社主要负责同志到所有被帮包的贫困村进行对接,掌握省、市、县选派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以及帮包工作推进情况,并建立工作衔接机制。在及时掌握贫困村脱贫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宣传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服务“三农”方面的优势,立足当地实际,协助帮包单位和第一书记制定工作计划、完成扶贫开发任务提出建议,并主动承担任务。特别是协助建设好、承接好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发展的各类经营项目和经营设施,形成完善的经营机制,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发挥供销社的独特优势。 三是找准切入点,明确共建内容。围绕共建连锁超市、为农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推进土地托管等内容,因地制宜,分类对接,使共建项目与供销合作社推进的各大经营服务体系相衔接,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派出单位注入扶持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明晰产权关系,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四是强化措施,务求实效。第二轮省派第一书记帮包工作的开始后,各地供销社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请战,争取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把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工作的结合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体系中,把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融于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务之中,有效地推进了工作的开展。 截止到2016年底,在山东省委派驻的第二轮609个第一书记村中,有292个村开展了村社共建,共建比例达到48%;共建社区服务中心34个,农民合作社140个,商品基地127个,交易市场22个,连锁超市191个,为农服务中心21个,累计助农增收1.25亿元,为村集体增收794万元,供销社盈利529万元。从地区看,第二轮8市34个县,开展对接的有27个县,其中德州市5个县73个省派“第一书记”村实现了对接全覆盖,枣庄市山亭区30个村实现了对接全覆盖。 五、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结合的基本经验 一是在结合战略上选定一致目标。第一书记和村社共建都是在党委组织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展开的,其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即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建实体性、经营服务型项目,把驻村第一书记为村里带来的项目、技术和资金,通过村社共建这个载体落到实处,实现抓党建促脱贫、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最终目标。 二是在结合重点上突出强村固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削弱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为党的执政基础带来风险。派驻第一书记的目的就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村社共建的客观作用,也最大程度地体现在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上。第一书记与村社共建的结合,必须突出强村固基这个重点,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作用,牢牢把握加强基层党建这个中心。 三是在结合目的上立足富民兴社。第一书记与村社共建相互结合开展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保护共建项目实施主体供销社的合法利益,达到富民兴社。一方面增加农民的获得感,一方面增强供销社服务农民的实力,两方面都不可或缺。只强调村集体增加收入,就不会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只强调村社共建项目的公益性,就不能保证供销社的合理合法收益,合作就不能长久,没有可持续性。只有实现了富民兴社,强村固基才能真正实现。 四是在结合方式上注重优势互补。供销社与第一书记要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共享、明确分工。供销社发挥销售网络、技术服务、资金、人才等优势,参与社区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和运营管理,开展大田作物托管服务,参与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一书记发挥派出单位的政策协调、服务职能优势,积极联系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组织农民发动农民的政治优势,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村社共建项目中去。 五是在结合内容上自觉培养人才。第一书记与村社共建结合的基础是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共同事业,做好结合工作靠的却是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共建人才干部队伍,有利于建立起村社共建的长效机制。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绕不过的难题,要坚持在共建项目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通过组织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优秀人才到村“两委”班子中任职(挂职),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拓宽农村党员干部来源渠道,把服务型党组织的优势渗透到各个环节;将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聘为基层供销社副职或经管员,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更好地提升他们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对一部分有技术、有手艺的“能人型”党员,鼓励他们入股合作社经营,担任合作社领导职务;通过在合作社中建立兼合式党组织,既发挥党员在合作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又确保合作社的正确发展方向。 六是在结合步骤上搞好协作共进。村社共建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单位,与第一书记配合开展,要注重协作共进,共同把各类资源汇聚到共建帮扶村。注重在组织部门宏观协调下,发挥其他涉农部门的作用,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下步工作建议 全省供销社开展村社共建与第一书记结合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明显,但作为一项创新工作,在探索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一是认识有差距,工作不主动,进展不平衡。有的供销社对结合第一书记开展村社共建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看不到这项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巨大推动意义,省社多种措施促进,甚至当地党委政府发文推动都无进展,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到2016年底,在省派的34个第一书记县中,对接工作的只有27个。二是政策利用不够充分。第一书记都带着资金、项目到帮扶村,省派书记每村有60万元的扶持项目资金,一些地方供销社不重视、不争取、不配合。三是有的地方供销社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够深入,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也不够主动。 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第一书记工作是山东省委特别是组织部抓党建的重要创新经验,中央已经在全国推广,其重大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山东省社探索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创新工程,走出了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新路子,得到了全国总社督导验收组和第三方评估组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在抓党建促脱贫上与第一书记工作异曲同工,对各级供销社来讲同样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是提升供销社地位的重大机遇。二是紧紧依靠组织部推动。莒南县作为村社共建的发源地和第一个实现全覆盖的县,其基本经验就是由组织部牵头推动,作为农村党建的重要考核指标。各地经验证明,必须紧紧依靠组织部推动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与第一书记工作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是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有关政策。充分利用好第一书记有关政策作好对接结合工作是巩固拓展供销社在农村的经营服务阵地的迫切需要。利用好第一书记的扶贫资金,供销社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发展好第一书记的扶贫项目,供销社可以“借船出海”;利用好第一书记的政治优势,供销社可以提升社会影响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