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研究 第39期 以服务赢民心 用创新促发展 ——对重庆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6月12日~15日,省供销社调研组在理事会副主任许广民带领下,一行5人赴重庆市就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采取实地参观学习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先后考察了市供销社农产品集团綦江兰花园、万盛经济开发区观景湾农产品交易中心、西区物流配送中心、南桐八零一绿优鲜超市、关坝镇渝黔边城农产品交易中心、关坝镇梦乡村农旅产业融合项目和凉风村综合服务中心,江津区石蟆镇蟆城供销社、江津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支坪镇供销社有限公司、重庆市供销社农信公司等现场,认真学习了重庆市近年来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对下一步如何学习借鉴重庆经验,促进山东供销社工作进行了思考。 近年来,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立足“三农”工作大局,加快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2016年,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912亿元,同比增长16.92%;利润总额8.16亿元,同比增长16.5%;资产总额达到234.2亿元,同比增长5.5%;所有者权益98.37亿元,同比增长3.45%,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稳步增长。 二、主要做法 (一)着力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重庆市供销社系统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合作制、股份制、市场化为主要方式,投入合作组织发展资金2.3亿元,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812个,基本实现了涉农乡镇全覆盖,基层社成为直接面向农民开展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密切联合合作,采取资本注入、股份合作、项目合作、要素合作等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社近2万个(其中供销合作社参股合作社1223个,合作社联合社163个),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全市系统共有29个农民合作社评选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个农民合作社评选为全国供销总社示范社, 2个区县供销合作社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百强县级社,6个基层社被评为基层社标杆社。以入股、加盟、整合、联营等方式,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572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66%。 (二)着力加强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坚持网络纵向延伸和横向连接相结合,以项目为带动,以龙头为引领,加强村镇末端配送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整合速度,不断提高网络覆盖面,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配送网络逐步完善。截止2016年底,建成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160个,建成各类经营服务网点3.7万个,覆盖全市80%以上的乡镇和7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如江津区供销社新建冷库4000立方米、净菜加工车间500平方米,解决了农产品存储问题,其支坪供销社在双福国际农贸市场建成农产品批发、配送、冷链物流体系,配备冷链运输车辆4台,经营场所2000平方米,年盈利200多万元。 (三)着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重庆市供销社系统积极探索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着力构建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供销社农资集团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站和庄稼医院78个、“重庆农资”店125个,实现了区县全覆盖;依托“爱农资”“爱农技”“爱农田”等农资电商平台,在10多个区县启动“农资物联网”试点,实现了联网运行。引导企业和基层社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江津区石蟆供销社以代耕代种方式,机械化种植经营水稻面积2300多亩,大力培育“石蟆硒”大米品牌和销售网络,带动周边2万多亩水稻种植户增收致富,实现每亩增收400多元。同时,投入950万元建成36个区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财务代账、档案管理、代办咨询、项目服务、产业服务、合作金融等服务,社会反响良好。 (四)着力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是重庆市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一大亮点。2016年,5亿元规模的重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完成工商注册,目前基金组织体系及团队搭建完毕,该基金已实现封闭运行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扎实推进中国供销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开展农民合作社金融创新试点,累计向全市100多家农民合作社发放贷款1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使近15万农户从中受益。注册资本金1.6亿元组建重庆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目前市供销社涉农金融服务总额达42亿元,初步形成了融资、信贷、担保、财政贴息等为“三农”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闭环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五)着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坚持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经营服务方式,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供销社电子商务发展。2016年组建重庆农村大数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完成了重庆农村信息化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项目。市供销社与寸滩保税港区联合启动“跨境电商进农村工程”项目,土特产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绿优鲜”网上商城等上线运行,1000个“供销保税跨境电商授权服务站”在19个区县和“绿优鲜”网点对外运营,全年全系统实现电商销售额40亿元,同比增长57.3%。其中,土特产交易中心组织233家涉农企业上线挂牌1000余种土特产品,实现结算4.98亿元,电子现货即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200多亿元。 (六)着力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发展。近年来,重庆市供销社依托社有企业多、实力强的优势,大力实施社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启动供销集团各子公司改革工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企业不断转型升级。2016年,全市系统实施重点项目11个,其中市级项目8个,累计投资20多亿元。如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400亩的西南地区最大纺织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三、启示和建议 重庆市供销社在沟通城乡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创造了典型经验,尤其是组建农信投资公司开展涉农金融服务方面,闯出了独特的路子,为我省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加快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实力的现实需要。综合改革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程”,在农民合作社内部积极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规范开展农村信用互助业务,取得了积极成效。组建山东供销融资担保公司,提升了供销社融资服务能力。但在缓解农民群众融资难、融资贵,与系统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众期盼相比,我们还存在金融业态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短板。重庆市供销社立足供销社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依托区县供销社和市社直属产业集团,整合系统资源,创新业务模式,逐步形成了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基金、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等金融业态,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为重庆市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受到了基层社和合作社的普遍欢迎。而且重庆市社在加大农村金融资金直接投入的同时,注重农村金融服务与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机融合,加快布局区(县)级金融服务体系,利用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农村金融服务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提供金融服务中,通过返还一定比例利差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区县供销社的金融服务能力。建议我们在农民合作社内部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内生性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业保险、产业基金等金融业态,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小额贷款,通过市、县供销社对农民合作社的了解、信用、担保,向农民合作社提供综合成本低于市场融资成本的支农贷款,并通过贴息降低成本,解决农民合作社在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的背景下,缓解农民合作社短期、灵活、小规模的资金周转信贷难题。充分发挥为农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在开展6项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财务代账、农村金融等服务,并给予一定的利益联结,使其成为系统信贷担保体系的重要支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庆农信投资公司管理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很多都是清华、北大金融投资、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具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历,很强的专业素养。我们在推进合作金融发展中,也要把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加快把全省农村金融事业做强做大,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模式。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提升拓展服务基层的能力和领域。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近年来,我们通过建设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托管、半托管服务,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助农增收。重庆市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投资建设了区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财务代账、档案管理、代办咨询、项目服务、产业服务、合作金融等服务,深受农民合作社的欢迎。重庆市社的做法进一步丰富了为农服务的内容,符合基层需求,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建议我省为农服务中心在开展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6项基本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1”服务功能,探索开展财务代账、代办咨询、金融担保等服务,逐步把为农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农民群众离不开的综合平台。在重点服务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两个延伸、两个提升”,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分散经营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上,推广滕州市东王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验,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三)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是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核心。合作经济属性是供销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特性,也是独特优势所在。近年来,我省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建设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在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中通过股权联结,不断强化了与农民在组织上和利益上的联结。重庆市社通过采取资本注入、股份合作、项目合作、要素合作等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社近2万个,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建议我省进一步加大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力度,通过劳动、资本、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强化组织和利益联结,不断提高“两个比重”——提高入社社员占广大农民的比重、提高入股社员占社员的比重,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参与度。加快研究探索并出台供销社与农联社融合推进机制的相关政策措施。 (考察组成员:许广民、郭涛、王谦、王厚东、张世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