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研究 第23期 市场带动促发展 服务城乡强实力 ---关于莱芜市城市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莱芜市供销社辖莱城、钢城2个区供销社、27个基层供销社。近年来,我们立足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融入城乡,拓展发展空间,创新服务手段,积极试水城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在努力实现由传统供销向都市供销的转变中,取得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做法 1、发挥优势,承接市场建设管理。莱芜官寺市场群体位于莱芜市区最繁华的地段,是在原莱城东关大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批零兼营大型综合市场,每逢三、八为集,客流量、物流量相对较多,整个市场由原莱芜市工商局统一建设管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限期与所办市场彻底脱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1】8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2001】109号文件精神,2001年12月,莱芜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2年1月起,将工商局管理的官寺市场、莱芜商场、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四大市场,交由莱芜市供销社代表市政府建设、运营、管护。市供销社与市财政局签订了官寺市场使用有偿转让合同,合同期限40年,在合同期内,市供销社有使用权及建筑设施改造权、市场转让权和商业楼的处置权。市供销社作为市政府委托经营官寺市场的职能部门,为切实担负起管理好市场的责任,确保市场的繁荣发展,组建成立了莱芜市官寺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担起了管好市民“菜篮子”的重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场发展成为莱芜市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辖蔬菜市场、食品交易中心、农贸市场、莱芜商场、官寺市场、供销商城六个交易市场,总占地面积5.5万多㎡、建筑面积6.5万多㎡,现有固定摊位800多个,从业人员4000余人,日均销售生猪、牛、羊(肉)200头以上、白条鸡5000只左右、水产品50吨、蔬菜400吨、各类百货上万件,已成为莱芜小百货、小五金、铁货、杂品、副食、水产、肉食、蔬菜批零的主要集散地。今年1-8月份,市场各类商品交易额达到11.1亿元,预计全年可突破15亿元。市场先后荣获“山东省供销社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山东省2014-2015年度文明诚信市场”。 2、科学规划,推动市场提档升级。承接市场之初,面对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的设施条件简陋、环境“脏、乱、差”以及先期建设规划先天性不足的状况,我们把市场建设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克服资金困难、协调难度大等制约因素,采取“以市场养市场”, 对市场功能定位、行业布局、整体设施进行了调整,加快推进市场规划建设、改造提升等工作,不断提升市场档次。一是整体规划。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发展留有余地、建设分期实施”的原则,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并先后投资600多万元,逐步改造提升5000㎡蔬菜交易大棚、3000㎡农副产品经营房及市场信息化系统、农产品综合服务区等项目。二是借势发展。2015年7月份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打赢创城攻坚战的部署要求,以迎审为契机,针对“官寺”这个牵动全市的“老大难”,以“官寺胜则全局胜”的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争取财政资金近200万元、总投资700多万元,规范清理了最脏最乱的活禽市场,拆除市场内老旧设施、乱搭乱建9100㎡,新建成钢结构大棚5座、6500㎡,改造农贸市场1处、4600㎡,彻底疏通好了排水管网,打通了曾被占用的所有场内大小道路,新铺路面8000多㎡、修建排水沟渠900余米等,新建蔬菜农残检测室1处、安装监控设备60余处。市场环境得到根本治理,整个市场焕然一新,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群众纷纷点赞。三是健全机制。着力建立协调管理、服务保障、督导考核三方面的工作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明确功能分区,配套完善了各类环卫设施。升级改造后的市场形成以果品、蔬菜、粮油、干果、干货、水产品、禽蛋、牛羊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以农产品运输、加工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四大保障体系。创造社会就业岗位1000余个,惠及十几万农户,带动农户(居民)增收上亿元。 三是规范管理,维护市场繁荣发展。农贸市场是一个地方的民生“窗口”。我们始终坚持靠服务立足,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协作,把规范管理服务、创建文明市场放在工作首位,切实保障市场繁荣稳定发展。一是推进市场标准化建设。狠抓日常管理,进一步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经营规范化,争创“省级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断树立市场良好形象,提高市场的品牌附加值。积极探索信用交易、电子商务等先进交易方式,使市场向远程交易转变,提高市场经营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开展“星级文明业户”评选和实行“三公开、两亮照”制度,在全市首创‘八要八不要’商户自我承诺管理方式,使市场的管理有理有据有节有序,为消费者创造了安全、卫生、便利的市场环境;二是健全市场公益服务。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每年抽检的品种不低于100余种、1500余个样本,完善了检测档案和检测结果汇报制度。关注蔬菜、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配合物价部门在市场内设立蔬菜、粮油、肉、蛋等农产品价格采集点,为物价部门加强价格监控提供信息。配合市场监管、安监等执法部门进行法规宣传,切实做好市场安全隐患整改;三是提升市场商业业态。充分发挥市场的信息、价格、辐射、集聚等功能,积极联合“三辣一麻”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莱芜三黑”畜产品养殖基地,采取“批发市场+基地”模式,开展直供直销、连锁配送、净菜销售,建立菜园子、菜篮子、蔬菜农贸市场产销对接机制。设立农民自产自销专区、季节性旺季蔬菜销售专区,实现农产品市场服务的优质化、便捷化。 四是拓展领域,形成多元发展格局。依托市场,发挥市场的有效载体作用,我们积极深化农产品经营服务,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努力打造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一是培育龙头。组建成立莱芜市新合作农产品有限公司,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参股方式联合市内8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了莱芜市鲁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省社农产品公司广泛开展业务合作、与全省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对接,构建完善“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鲜活农产品一体化产销链条,形成产供销、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目前,公司拥有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带动5000农户年创收1400万元以上,与农户形成了稳固的产销对接、利益分红的联结机制。2015年实现农产品经营额9000万元。二是面向济南设立莱芜优质农产品专营店。承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依托济莱协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紧紧围绕“宣传我市、树立品牌、方便群众、富裕百姓”的目标,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着力打造“三辣园”莱芜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安全、放心、便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我市农产品走出去步伐,让济南市民近距离体验莱芜的特色产品。截至目前,已设立莱芜优质农产品专营店50个,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62处、3万多亩,经营品种30大类400多个单品,联合带动我市五福茶业、顺香斋、金家羊汤、亓氏酱香园和明利蔬菜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120多家。三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通“新合作农产品网站”及“供销•三辣园”网上商城,借助“京东商城山东供销馆”平台,已有12种商品上线,35种商品达成上线意向。今年以来交易额1700万元,实现“实体网络+电子商务”并行发展格局;依托新合作农产品公司与莱芜淘实惠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成立莱芜供销智慧乡村电子商务公司,利用供销社资源和网络,打造消费品下乡和特色农产品进城的专业化电商平台,目前已进驻全市230多个村。 五是城乡互动,开启“供销社进城”发展新模式。坚持“农村不放、城市不让”原则,按照城乡一体、区域连锁、双向开拓、双向流通的要求,我们引导各级供销社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积极转变经营服务方式,通过多元化改造、主阵地恢复、新平台拓展,抓住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城市聚集,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完善功能和增强辐射带动上做文章,在布点织网、做大做强上用力,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扎实推进“超市下乡”、“供销社进城”并行,抢滩城市市场布局。目前,已有莱城区口镇、羊里2个基层社进城把超市开在了繁华市区,新建开业现代化大型超市5处、经营服务面积近2万㎡。其中,莱城羊里供销社恒润超市西关店是占用原商业局国营商场建设的,面积达4000多㎡,打破了以往基层供销社固守乡镇、农村的格局,扩大了业务领域,优化了经营业态,顺应了市场变化,满足了市民需求,提升了供销合作社形象,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一是自身发展实力还较弱,创新意识、经营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传统骨干业务转型调整滞后,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农资、再生资源、鞭炮烟花是我们供销社的传统骨干业务,面对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求变创新措施滞后。三是联合合作意识不强。系统上下缺乏纵向的贯通和横向的合作,“同一系统、业务不通”的现象突出,没有发挥好供销社的合作优势,影响了系统工作的融合发展。四是资金制约因素日益凸显,经营设施档次不高、服务规范还有差距;五是用人机制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比较缺乏,老人出不去、新人进不来、青黄不接,吸引、激励、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人才短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几点建议 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合作制原则,坚持开放办社,以整合经营服务网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模式,恢复传统业务,狠抓项目建设,发展龙头企业,促进联合经营,壮大实力,提高发展质量。 一是城市供销社的发展是供销社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民将大量进城,作为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供销社,服务对象势必越来越少,如果不能及时创新求变,研究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供销社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中发11号文件指出,“推动供销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鲁发16号文件明确要求,“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城镇供销合作社要规划建设商贸中心和经营服务综合体,发展城镇新兴服务业,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消费合作社,提升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辐射带动能力。”城市供销社的发展可以说是供销社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供销社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是积极研究城市供销社发展的新模式。城市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不能照搬农村供销社发展的模式,应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探索出一条适合供销社城市发展的道路,做出不同于农业区供销社的新的业态。要培养典型,通过典型推动和带动全局工作,提高整体发展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组建和创办有一定规模和影响、贴近市场、体现供销社特色和优势的龙头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传统观念,开拓创新,从全局的高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因企而宜,推进产权多元化,选择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体制和管理模式,怎么有利于企业发展,怎么有利于企业的效益提高就怎么搞;改造网络,完善经营体系,开拓商品物资供应新渠道,围绕支柱产业,通过业态创新,多元投资,上下互动,加快联合与合作,加快发展企业经济的内在活力。 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被动经营,职工被动工作,资产被动保值的问题;合理界定供销社、企业、职工、社员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防止社有资产新的流失。 四是全力以赴抓项目,增强资本运作的能力。项目是盘活城市供销社资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要把抓项目同有关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实行市场准入的行业作为开拓经营的重要方面;敏锐地捕捉每一个发展机遇,用新思路、新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和奖励机制,兴办各类市场,吸纳社会法人和自然人投资入股参与供销社建设,以新的运行体制、新的运作方式,确定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有科技含量、有效益的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提准备工作;解决羁绊供销社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创新,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流动和资本流动必将加快,要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加大利用外资的能力;学习资本运作,善于资本运作,盘活现有资产,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效益,提高资产利用率。 (莱芜市供销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