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青岛市社赴沂源考察水肥一体化建设工作 ●泗水县供销社建设秸秆收储体系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滨州市供销社以“四结合四提升”为抓手 促进“两学一做”深入开展 ●高青县供销社玉米“种肥同播”实现县域全覆盖 ●安丘景芝供销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 青岛市社赴沂源考察水肥一体化建设工作 近日,青岛市社组织黄岛区社及其所属有关单位赴沂源考察学习水肥一体化建设工作。 考察组首先到沂源县南麻街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详细了解园区水肥一体化系统(以色列设备)自动化控制、运转、灌溉和施肥优化结合等情况,并对园区管理模式规模化、生产手段科技化、生产方式生态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后到燕崖镇种植户的果园,实地查看单一农户使用节水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全面了解深受农户欢迎,比较简易、可推广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运转情况。 考察后,青岛市社要求黄岛区社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将选1至2个单位试点节水和水肥一体化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后,在系统内全面展开。 泗水县供销社 建设秸秆收储体系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泗水县供销社按照县政府《泗水县建设秸秆收储体系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托泗水县亨泰供销农业服务公司,牵头建立泗水县秸秆收储中心和镇(街)级秸秆收储点,形成由农民负责打捆离田、镇(街)收储点负责统一收集和二次加压、县收储中心负责统一销售和加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体系。今年麦收季节,泗水县供销社以大农业服务中心和杨柳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投入打捆作业机械11台(其中从意大利购进原装进口马斯奇奥打捆机械4台,国产方形打捆机7台),实现小麦秸秆收储2万余亩,打捆收集小麦秸秆196858余捆、4100余吨。 一是加快组织体系建设。泗水县供销社依托泗水亨泰供销农业服务公司建设县级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1处,负责对全县农作物秸秆的收购、销售和技术服务;联合各镇(街道)建设农作物收储点13处,具体承担本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的集中收储。 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建设。秸秆收储体系由县收储中心、镇(街道)收储点、农户构成。农户通过自己购置打捆机械或由其他市场主体实施秸秆打捆离田作业;镇(街道)收储点收集打捆秸秆,并进行二次加密;县收储中心实行最低保护价(小麦秸秆320元/吨、玉米秸秆120元/吨)收购各镇(街道)收储点的加密秸秆,实行统一销售。目前,县收储中心已于高唐泉林纸业、平邑电厂、宁阳电厂、肥城电厂等企业签订了秸秆销售合作协议,解决了全县秸秆销售的出路问题。 三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县供销社积极与县农机、农业、畜牧、国土、供电、金融等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协同推进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县供销社负责对全县收储工作的综合协调;县农机局主要负责对农机手的管理、培训;县农业局主要负责对“禁烧”工作的督查督办;县畜牧局主要负责青储饲料的摸底调查;县国土局、供电、金融等单位主要负责收储工作中的用地、用电和资金保障。 四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秸秆收储工作动员大会,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泗水县建设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对全县秸秆收储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县财政统筹全县秸秆禁烧资金,对各镇(街道)收储点,根据收储数量实行以奖代补:小麦、玉米秸秆分别给予每吨5元和15元的补贴;同时对农户购置打捆机械,优先享受农机补贴。 滨州市供销社 以“四结合四提升”为抓手促进“两学一做”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滨州市供销社坚持以“四结合四提升”为抓手,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向常态化制度化迈进。 一是坚持“两学一做”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制度。在机关、直属企业全面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在机关在职党员中全面试行党员积分制管理,重点围绕“组织生活、履行义务、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等对党员现实表现进行量化,并确定相应等次。强化学习内容。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6次,中心组专题学习6次,主题党日5次,同时,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集体学习每星期召开1次,确保“三会一课”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党建服务平台和“两微一端”等线上方式,及时推送党建要闻、强农惠农政策、供销社综合改革等学习资料,目前市、县级供销社党员参学率达90%以上。 二是坚持“两学一做”与供销社综合改革相结合,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市供销社系统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为农服务为己任,大力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打造“三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走出了一条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全系统已建设72处为农服务中心,组建4个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8个镇级联合社和538个农民合作社,县级农业服务公司、电商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在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中切实发挥了作用。 三是坚持“两学一做”与社村共建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基层供销社紧紧依靠村党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合作经营,共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发展项目,通过服务分成、盈利分红等方式助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全系统在1079个村实施共建项目905个,帮助村集体增收1350万元。其中,惠民县“惠白菊”产业通过与第一书记、社村共建、产业扶贫的有效联接,直接带动全县150个村,7100户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实现收入170万元,省供销社在全省系统予以推广。 四是坚持“两学一做”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和要求,社党委成立专门小组,抽调专人负责,对包保小区存在的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定期对责任区进行督导检查。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参加交通协警、文明劝导、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力做好文明城市迎审工作。 高青县供销社 玉米“种肥同播”实现县域全覆盖 高青县供销社全力推进以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今年“三夏”农业生产期间,全县完成玉米种肥同播61万亩,连续两年实现县域玉米种植种肥同播全覆盖。 1.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一是制定实施意见。高青县委、县政府将玉米种肥同播作业服务工作纳入全县任务目标千分制考核,出台了全县种肥同播实施意见,由县供销社担任主攻手和责任考核部门,负责牵头推进落实;并批拨专项经费,用于种肥同播的宣传、培训、考核等环节,保证了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形成推进合力。县政府下发了由县供销社负责起草的《高青县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明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整合农业和农机部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并向种肥同播工作重点倾斜;通过电视台、《今日高青》等媒体及时宣传全县种肥同播进展情况,形成了工作推进合力。三是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各镇(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分别制定镇(街道)玉米种肥同播服务实施方案,确定缓控释肥农资经营网点、机播手人员,落实良种、肥料供应货源及播种机具;以村为单位对任务量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进度安排;印发技术材料和明白纸10000份,通过利用村居大喇叭、宣传车和开展技术培训,大力宣传玉米“种肥同播”的技术要点和好处,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2.供销社全力抓好落实。一是择优选肥配设备。县供销社联合县农业、农机等部门,按照玉米种肥同播《技术规程》和《山东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择优选择玉米缓控释肥生产厂家、经营网点和先进玉米精量播种机进行公示,为玉米种肥同播服务顺利开展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二是搞好培训抓指导。县供销社依托基层供销社与镇(街道)联合组成县级技术指导组,对各镇(街道)、村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帮助解决技术操作上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举办农资公司、农资经营网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肥同播农机手等参加的技术培训推广会和现场作业演示会36次,培训 3000多人次,留存种肥同播现场作业图片1500多张,有力推动了玉米种肥同播工作落实。三是深入推进抓落实。县供销社切实履行主攻手职责,积极依托系统农资经营龙头、基层供销社等力量,组织培训玉米种肥同播农机手300多名,购置玉米种肥同播设备及整合社会播种设备1500余台套,保证了玉米种肥同播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 3.种肥同播综合效益明显。玉米种肥同播技术作为一种将种子与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的新技术,经过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节支增效明显、生态效益突出。一是省工省力降成本。相比传统作业,玉米种肥同播省去间苗、追肥环节,种肥同播机日作业面积80亩,作业效率大幅提高;亩均省种约1公斤20元、省肥约20公斤60元、节省人工投入约60元,有效减轻农民劳动负担,降低农业投入和作业成本。二是增产增收效益高。玉米种肥同播利用先进种肥同播设备,播种苗齐,株距合理,透光性好,避免伤根,缓控释肥保证了作物养分充分吸收和有效利用,亩均提高玉米产量20%,每亩增收160元左右,加上省肥、省种、省人工140元,每亩节支增收300余元。今年全县开展玉米种肥同播服务直接和间接效益约1.8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三是生态环保效果好。相比传统施肥,玉米缓控释肥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释放发挥肥料作用,用肥量少,利用率高。今年高青县玉米种肥同播服务销售化肥2.4万余吨,相比传统施肥作业,减少用肥1.2万余吨,有效降低了化肥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安丘景芝供销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 近年来,安丘市景芝供销社本着开放办社的原则,吸纳社会能人加入,与景芝镇村民逄作亓联合组建了逄王为农服务中心,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景芝供销社投资50万元入股,逄作亓以土地作为股份入股,收益按比例分配。2013年流转逄家庄1100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土豆等农作物,争取政策扶持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 该服务中心投资60万元安装了两组指针式自动灌溉设备,该设备长255米,高3米,以操作端为固定点圆周式移动喷水灌溉,辐射面积700亩。通过地下铺设管道将水引入喷灌设备,可24小时连续作业,省时省人工。用水量15方左右,满足玉米提苗期的需求,最大范围的节约用水。与传统漫灌相比,节水70%,每亩的成本30元左右,用时仅为原来的1/3,人工仅需一人就可以操作完成。节水的同时,使用这种喷灌与漫灌相比较,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能较少病虫害的发生,喷灌时相当于从天而降下了一场雨,将叶面上一些病虫害冲下来,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收成,以玉米为例,喇叭口期,仅需要用飞机打一遍药就基本上不需要再用药了,亩产达到1300斤,比传统种植高300斤左右。 为解决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的施肥用药问题,服务中心通过中化集团投资20多万安装了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该设备分为五个肥料罐,不同的肥料通过不同的罐从地下铺设的管道施用到作物的根部。通过测算使用这种设备有效节水达50%,节肥60%,人工节省80%,可促进产量提高、质量的改善,增产达到30%。股东逄作亓介绍说,使用这种设备能够直接将药和肥作用于植物的根部,提高利用率,是供给作物营养的最有效方式,像给作物“打点滴”一样,易控制水肥用量。以常用的复合肥为例,用传统的方法施肥,利用率仅为30%,使用水肥一体化复合肥的利用率能够达到92%,而且效果立竿见影,使用肥料后过两三天就能看出明显的效果。通过使用水肥一体化的前后对照,如花生,传统方法种植亩产量在700斤左右。使用新技术后,产量能够达到1000斤,而且颗粒大饱满,化肥用量也节省了一半,每亩地效益增加50%。对于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这项新技术逄作亓深有感触,以前最大的费用就是人工,现在用了新技术,1100亩地的灌溉、施肥、用药一个人就能办好,节省了很大的成本,一年下来增收6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