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河东区供销社创新扶贫方式 设立全省首家供销扶贫基金 ●平度市供销社加大职业农民培训 ●高密市供销社多举措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滕州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莒县夏庄供销社探索推进“1+X” 协同为农服务模式 河东区供销社创新扶贫方式 设立全省首家供销扶贫基金 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深化河东区供销社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河东区供销社结合行业特点和系统优势,创新扶贫方式,依托系统内企业、合作社、基层社设立全省首家供销扶贫基金。该基金一期规模为100万元,基金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采取无息贷款或适当无偿援助等方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发展资金支持,助推贫困村村集体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河东区供销社立足行业优势和系统实际,将精准扶贫纳入“村社共建”体系,发挥供销社服务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的优势,通过三件实事、定向帮扶、创业扶持、就业安置等途径,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河东区供销社扶贫工作获得河东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认可,河东区委书记王晓军专门做了批示:“精准扶贫工作全党在行动,区供销社行动积极,富有成效,下一步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整合全区扶贫工作的政策资源、项目资源,做好结合文章,放大综合效益,为扶贫攻坚作出更大的贡献,书写河东供销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尤其对河东区供销社提出的“100个就业岗位”和“100万扶贫基金”,河东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姚运明批示“区供销社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今年双‘一百’措施的采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以来,区供销社通过各种形式帮扶农村贫困户410人,为贫困户节支增收43.6万元。一是以“村社共建”为切入点进村帮扶。按照区委要求,对30个省定贫困村进行调研摸底,对贫困村的发展现状、产业优势,扶贫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找到扶贫项目建设与社村共建工作结合的切入点,制定扶了贫计划,建立了工作台账,与村“两委”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发展项目等。二是以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为切入点到户帮扶。供销社盛民公司购置了2台智能配肥机、1套测土配方设备及价值500余万元的46台(套)各类农业机械,全力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从农民最需要的关键环节入手,开展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务。在今年夏收工作中,区供销社盛民公司对服务范围内的92户贫困户开展免费测土优惠配肥服务,对45户贫困户进行了免费收割和播种。三是设立扶贫专项基金和就业岗位。区供销社协调系统内4家企业,计划为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提供100个贫困户优先就业岗位。除就业岗外,区供销社另外在社属企业为贫困户设置10名虚拟岗位。为强化扶贫“造血”功能发挥,对有生产经营项目的贫困户,区供销社鼓励支持其加入供销社领办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缓解融资难题。 平度市供销社加大职业农民培训 平度市供销社着力打造“农民大讲堂”服务品牌,多层次培养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本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人才支撑。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各类职业农民6920人次,通过考试向2000多位农民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重点是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业务工作。培训内容与低毒低残留农药配送、土地托管、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和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等密切联结,以职业农民培训促进重点业务工作开展。截至六月底,“双低”农药使用培训班举办29期,涵盖全市重点镇村,“双低”农药补贴配送面积达8.9万亩。 二是结合现场指导。围绕农民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邀请专家现场对土壤条件、田间管理进行科普和指导,理论与实训并重,确保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大大提高了培训实效。 三是结合“第一书记”工作。以发展“镇级课堂”培训模式为着力点,从各镇西瓜、草莓等当地主导产业入手,着重培育大批种田能手、农产品营销人才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有效提升了供销社基层组织服务功能。 高密市供销社多举措 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密市供销社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完整、网络体系健全,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等优势,以农业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有力地助推了县域内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通过服务一产,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以构建“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为思路,规划建设29处为农服务中心,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强涉农部门之间的协作,扩大供销社与农村基层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横向合作,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并对产后农作物进行统一烘干或统一加工、统一储存、统一销售等经营服务,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目前,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了37.3万亩,亩均可节支增效400-800元,经济作物增效达千元以上,且大部分收益归农民所有。仅康庄为农服务中心就烘干玉米2000吨、储存小麦5000吨。 二是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产权联结”,通过做强二产,引领一、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在开展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粮食收储、冷链物流、农超对接等优势,积极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权联结,打造从粮食生产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与山东望乡公司合资成立山东望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专用小麦订单生产,开展粮食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展营销渠道,共同建立起从粮食生产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增值空间。利用这种合作模式,还与正大集团合作,联合打造从玉米订单生产、饲料加工向养殖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上述合作,促使当地济麦22、洲元9369等订单小麦年种植面积达到了42300亩、先育系列订单玉米面积达到了51000亩。 三是推进“网络提升”,开展产销对接,带动一、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供销社农产品公司、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流通企业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带动作用,积极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通过相互参股、业务合作、共建渠道等方式,建立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实现不同产业主体抱团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吸引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农产品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实现“以销定产”、“以销定量”,促进农村多种产业主体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市供销社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5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家,10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吸收农民社员11678户,平均每家合作社有70多户社员,服务农民及新型市场经营主体9万多户;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2.6万亩,创建农产品品牌 9个,农产品年交易额达2.5亿元。至目前,全系统发展连锁龙头企业6家,建成各类仓储配送中心5处、直营店、加盟店901家;组建了高密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设立电商体验店3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1600万元。 四是发展“新兴产业”,拓展服务领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地方休闲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旅游、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系统内的惠德农产品公司凭借自身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优势,积极与现代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养老保健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产业对接,着力打造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研发与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孵化、优质高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出口等“六大基地”于一体的“惠和小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规划设计,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滕州市供销社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滕州市供销社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在推进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和农村合作金融等供销社改革试点任务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016年上半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3.6亿元,利润总额769万元,分别已完成任务目标的55%、37%。 一是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取得新突破,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领办参办农民合作社156家,入社农民6682户,培育各级示范社9家。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4家,实现了镇级农民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两社合一”、融合发展,解决了单个农民合作社发展瓶颈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市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市供销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设立了生产服务部、现代流通部、合作金融部和综合服务中心“三部一中心”,为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提供服务,真正构建起市镇村三级上下贯通、联结紧密、运营高效、充满活力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二是农业服务规模化取得新进展,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主渠道。大力推行 “保姆式”、“股份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建成使用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10处,在建3处,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420家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仓储(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涉农部门服务窗口等“6+1”全程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0万亩。成立了供销农业服务公司,承担“承接政府惠农政策和购买服务、农资仓储配送、大型农机具服务、对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技术培训、分享创新成果”等6项服务职能,已承担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工作,确定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点18个。同时,发挥贵恒农产品、丰谷农资、三兴物流、供销农业公司等社有企业的支撑作用,从生产、加工、贮藏、营销、科技、信息、融资等多方面为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提供支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农村现代流通体实现新提升,巩固供销社农村商品主渠道地位。上线运营“滕州网上供销社”电商平台,开设电子商务“展销服务大厅”3处,镇村电商服务站10处,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和省供销社供销京东公司开展了业务对接,与58同城、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第三方平台开展了合作。1-6月份电商销售额119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农村综合服务社1041家、各类连锁配送中心3处、农产品市场2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2家,供销社镇级经营服务综合体6处,年销售日用消费品过亿元,农资商品突破14万吨,购销农产品3万吨。 四是农村合作金融取得新突破,缓解了农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在13家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了信用互助业务,信用互助资金总额2156万元缓解了农民短期小额融资难题。按照省政府8号文要求,探索形成了“坚持四项原则,规范四项内容,规范八步流程”的“四四八”滕州工作模式。3家农民合作社取得信用互助资格认证书,占全市资格认证总数的50%,参与信用互助社员161人,占社员的41.9%,互助金额660万元,已开展业务20笔74万元,其余规范手续已报市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在审批中。级翔果菜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现场作为全省和全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会议现场进行了观摩,得到了郭树清省长等领导的好评。 五是社村共建取得新发展,构建起为农服务协同机制。与203个村开展共建农民合作社、生产服务队、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人才队伍等项目416个,帮助农民户均增收300余元,村集体增收718万元,供销社增加收入245万元,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促进了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居、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两个”延伸。 六是新型农民社员素质实现新提升,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马铃薯、小麦和玉米等产业,结合农民实际需要,邀请农业局、农机局等专家,采取现场授课、田间地头操作等方式,对合作社负责人、社员、村两委负责人等开展培训50余期,培训新型农民6600人次,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 莒县夏庄供销社探索推进 “1+X” 协同为农服务模式 莒县夏庄供销社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广泛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激发合力,探索推进“1+X”模式,即“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涉农服务”协同为农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信息化、专业化、系列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一是“中心+电子商务”,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夏庄供销社积极对接国内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农商1号”,以为农服务中心为纽带,探索推进农资、农产品经营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新途径。具体运营中,采取线上平台支持+线上支付/线下货到付款+会员引流结合的销售模式,引导农民注册会员和线上交易,实现供销社农村电商发展和“农商1号”农资销量增速双赢。目前,已累计发展会员60人,销售化肥85吨(线上销售占50%)。同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社员将花生、茶叶等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列入为农服务中心展销,将相关供应信息发布到“农商1号”农产品频道,为放心农资下乡、优质农产品进城开辟双向便捷通道。 二是“中心+创业孵化”,探索培育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夏庄供销社联合县人社局、镇党委政府,在为农服务基础上建立创业孵化中心,初步形成以教育培训、孵化创业为主的农民创业格局。具体运营中,夏庄供销社投资设立农产品展厅,建立集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化培训教室,免费为创业者提供电商培训、产品展示、营销策划、专家咨询等服务。镇党委政府配备专业教师2名,常年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发动。县人社部门给予供销社1500元/名学员的经济补贴和项目争引扶持。到目前,已开展讲座2期,培训学员130人次。 三是“中心+涉农服务”,形成支农惠农强大合力。夏庄供销社高度重视与涉农部门的协调合作,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在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装备水平、建设服务队伍、普及农技知识、推广统防统治等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形成服务“三农”合力。具体运营中,夏庄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心设立综合服务大厅,乡镇党委政府调度农技、林果、农机等涉农站所进驻,开设服务窗口,可辐射周边16个村庄,服务农民1.5万人。同时,县农业局投资17万元购置测土配方设备1套,并将适合供销社承担的社会化服务职能交由供销社承担。今年5月,该中心承接全县小麦“一喷三防”服务面积2000亩,县农业局给予每亩10元的经济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