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供销社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 经验做法(二) 新泰市供销社: 新泰市供销社以农业服务规模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领办和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不断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走出了一条社村共建、社农结合、服务三农的新路子。 一、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打造“社村共建”新优势。一是加强与组织部的协调。2012年协调市委实施“强村固基”工程领导小组转发了《全市供销社系统服务“强村固基”工程实施方案》,今年5月又与“强村固基”工程领导小组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供销合作社与村级组织“社村共建”行动的意见》。二是加强与村级组织的对接。在对接210个“第一书记”任职村的基础上,大力宣讲“社村共建”的意义和做法;主动深入全市916个行政村居,与村两委对接商讨合作共建项目。参与承办中国·新泰樱桃节暨名优农产品推介会。三是加强与驻村联户干部对接。以新泰市委实施“双千双万”连心工程为契机,主动与驻村工作组沟通对接,筛选出700多个发展农业规模种植、养殖产业的专业村,找准工作切入点,推动村级发展。 二、整合资源,合作共建,搭建“社村共建”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供销社与村居合作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共建标准化优质农产品基地项目18个、社区服务中心项目6个、农资直供项目320个,大田托管项目177个,服务面积20.3万亩;申报有机、无公害、绿色认证8个,注册商标4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个。去年以来,全市共有1.6万户村民加入共建合作社,年户均增收2100多元。 三、深化合作,改进服务,拓展“社村共建”新天地。坚持将服务规模化作为“社村共建”的重要内容,与农业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村两委加快推进村民土地规模流转。6月25日市委组织部与市供销社共同组织召开了“社村共建”推进会,对全市登记注册的1320多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摸底调查,整合运营规范的102家粮食种植、畜禽养殖和农机合作社,共同推进服务规模化。与市粮食局合作,托管种植优质小麦6万亩、优质花生4万亩,粮食局企业出资收储6000万斤优质小麦和2000万斤花生米,实现订单生产。与市农机局合作,整合社会各类大型农业机械160台套,各类小型农业机械400余台套,组建乡镇基层社农机服务队10个,使供销社具备了一天完成8000亩农作物耕种收获的作业能力。今年已承接了全市优质高产示范田全托管服务和部分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服务面积8万亩。 荣成市供销社: 荣成市供销社探索建立“两个转移”“两个延伸”四种社村共建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与供销社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初步构建了供销社延伸经营拓网络、党支部引领示范强服务,农户合作互助促致富的工作格局。目前,合作共建社区服务中心17处,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农产品基地3万多亩,参与社村共建的村63个。年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 一、加工基地向农村转移,以涉农龙头企业带动社村共建。引导系统龙头企业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向农村转移,打造产业集中镇、集中村,提升加工销售地方农副产品的能力,提升吸纳当地农民就业、改善居住环境的能力,让更多的村、更多的农民从产业转移中受益。将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副食品公司花生加工厂搬迁至城西街道河北隋家村,通过与村两委合作,吸纳所在村及周边村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发展花生基地,带领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花生全部由副食品公司高于市场价收购,加工旺季可招收200多富裕劳动力到工厂打工,参与花生分检加工,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公司还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为村里整修了道路、安装了自来水,方便企业的同时,也改变了所在村的村容村貌。 二、人才选拔向农村转移,以交叉任职激发社村共建活力。通过开展基层党建带社建工作,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拓宽了选人用人空间,较好地解决了基层职工队伍知识及年龄老化、创新力不强、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为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打造全新供销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目前,系统内已有12名负责人、职工到村委进行交叉任职,加速了自身业务发展,助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展了供销社发展空间。 三、基层组织向农村延伸,以强化专业合作社建设带动社村共建。把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社村共建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合作社内部成立党支部,将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级延伸,提升了合作社的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也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埠柳供销社与村两委合作先后领办了地瓜、养猪、无花果专业合作社,目前,埠柳地瓜合作社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辐射6个村,成为全国总社、省供销社及威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这一做法引起组织部门高度重视,专门下文批准成立了由供销社法人任支部书记,合作社周边七个村支书为委员的联合党支部,在全市进行推广。 四、系列化服务向农村延伸,以服务的拓展带动社村共建。发挥基层供销社平台作用,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不断完善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农化服务、产销衔接等各种服务功能与手段,与农民及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圣农花生专业合作社以通过中绿化夏和日本JONA双重认证的有机花生基地种植农户为基础,在荫子、崖西、夏庄等花生主产地,与5000名种植农户签订了12000亩花生种植及订购合同,投入40万元,免费提供农资给花生种植户,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同时承诺,以当年市场最高价作为保护价收购,每亩直接为农增收200多元。 莱城区供销社: 莱城区供销社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品牌创建,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到“三个到位”,主抓“四项共建”,实现“三方共赢”,积极推动社村共建。一年来新增共建村52个,农民合作社28个,商品示范基地15个,各类服务网点120多个。 “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各分管副主任具体负责的社村共建领导小组,全区21个基层社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相互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政策推动到位。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莱城区供销社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村支部+供销社+合作社”共建模式,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是社村共建第一责任人,确立了由区委农工办、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把该项工作纳入了镇、村考核内容。三是资金扶持到位。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确定,每年向供销社提供100万元的改革发展资金,并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各有关涉农部门把社村共建工作作为重点扶持项目予以倾斜。 “四项共建”:一是共建科技示范基地。坚持走“挂高、靠大、联强、对外”的路子,积极与山农大、青岛农大、市农科院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研究所、研究基地。目前,已建立各类研究所5个,建立各类种植养殖示范基地15个。同时加大农民科技种植培训力度,全系统今年共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24期,受训农民达到1.2万人。二是共建农民合作社。目前,全区涉及社村共建各类农民合作社46家、农民社员占90%左右,组建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0家,并在合作社内部成立党支部,形成了供销社、合作社、村两委“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延伸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效增强了社村融合。三是共建经营服务设施。以日用品、农资超市、为农服务中心等为重点,采取供销社投资建设、租赁村集体闲置厂房等不同方式,先后建成了大中型日用品超市16个、新发展村级农家店364个、农资连锁店127个、为农服务中心3处及其他一批经营服务设施,形成了纵横交织的服务网络,切实提升了为农服务功能。四是共建发展项目。积极引导基层社、合作社与村集体合作,共同发展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项目,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张家洼供销社与黄梁坡村合作,由村委负责集中协调流转村民土地500余亩,供销社出资金、技术,共同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实施草莓、无公害蔬菜等大棚无土栽培,把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引入共建项目当中,带动社员130多户,年可为农民增收100万元。 “三方共赢”:一是农民群众得实惠。通过实施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活动,每年可提高农民收入1200万元。鹿野蔬果专业社通过技术扶持、品牌带动,采用大棚种植及“生姜无农药残留防腐防虫窖存方法”等先进种植、储存技术,在耕地、追肥、打药、浇水、收割、储存、售价等生产销售全过程中为农民节省了大量资金,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0元,姜农收益明显。区社为农服务公司依托村两委开展智能配肥、农资直供和统防统治,省却中间环节,在施肥、用药等方面为农民每亩可减少支出200多元。二是村集体收入增加。通过开展社村共建,村两委在土地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基地建设、统防统治等方面发挥了组织、协调、推动等关键作用,供销社每年拿出不低于社村共建项目收益的10%(一般不低于3万元)补助村集体,50多个共建村今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50万元以上,丰富了村两委服务农民内容,提高了服务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三是供销社实现了新发展。通过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搭建起了由供销社参与的村级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供销社实现为农服务宗旨、增强发展活力和融入政府工作大局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供销社自身也在为农服务中增强了实力、树立了形象、提高了效益,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系统社村共建项目年收益1500多万元。 莒南县供销社: 莒南县供销社创新“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的三位一体合作发展模式,以实现强村固基、富民兴社为目标,全面推动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供销、农业、工商、住建等涉农部门参加,协调推进。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社村共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等4个文件,确定了共建的五大类项目,明确了总体任务目标。并将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镇街科学发展考核和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内容。同时,专门设立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及配套扶持政策。供销社也积极联合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农村社区中推进社村共建工作的通知》等5个文件。目前,全县12个镇街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工作意见及实施方案,设立了20—40万元不等的专项扶持资金,全县镇街级社村共建专项资金达380多万元。 二、强化利益联结,推动项目建设。按照“产权明晰、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分别采取租赁合作、股份合作、加盟合作三种利益联结模式,在保底分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障村集体、合作社、农民的权益,激发各方参与社村共建的积极性。目前,全县累计在144个村(社区)组织实施社村共建项目185个。一是租赁合作模式。针对农村社区超市、经营网点等设施类经营服务项目,由村集体出地或营业设施,由供销社租赁建设日用品、农资超市等经营性服务项目,每年给村集体一定的土地或设施租赁费,同时村集体通过组织村民进行大宗日用品、农资等商品团购,获得利润分成。二是股份合作模式。针对农民合作社、批发交易市场等经营性服务项目,供销社联合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民,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参与共建的各方根据股份(出资比例)承担相应的经营职责和义务,参与合作社或市场的盈利分红。三是加盟合作模式。针对大田作物托管、化肥联采直供等共建项目,村级组织村民免费加盟供销社的农机、大田托管等合作社、龙头公司,在组织经营和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服务费。 三、强化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合力。一是整合涉农政策资源。先后整合有关农村现代流通、农产品基地、小农水、农民合作社、农资综合直补、农业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26个部门的91项扶持资源,把涉农政策、项目和资金打包集中投入社村共建项目,增强了社村共建的内生动力。二是借力“第一书记”。在88个省市县“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培训会上,县社对社村共建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并确定了县社和基层社相关人员分工对接机制,主动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共建项目建设。目前,全县已有72个省市县“第一书记”任职村实施共建项目87个,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00万元。各级派驻“第一书记”协调政策资金3000多万元。三是联合龙头企业参与共建。把农业龙头企业引入到共建体系,弥补共建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岭泉供销社联合前左山村引入临沂龙泉农业科技公司,按35%持股比例组建了龙泉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占地50亩、全县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市场;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竹柳核心示范基地175亩,建设花卉苗木标准化种植基地800亩,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 四、强化机制创新,探索共建模式。一是共建为农服务中心。由洙边供销社联合洙边社区和博丰农场,共同组建了莒南供销洙边为农服务中心,投资850万元,建设了集智能配肥、大田托管、粮食烘干储存、农业机械化、日用品和农资团购、农民培训、安全统筹、农业气象等诸多服务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二是共建农业服务规模化网络。坊前供销社以乐力农机化合作社为依托,组建了大田托管服务队,建设了智能配肥站,在镇党委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农业规模化服务窗口,与55个村集体合作,设立了村级大田托管服务联系点,构建了镇、社、村三级服务规模化网络。村集体每组织1亩作物托管可获得5—10元的服务费,每组织1吨团购肥可获得150—200元的提成。今年累计托管花生、小麦、玉米等3.3万亩,团购直供化肥260多吨,为农民节约成本41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三共建土地流转合作社。在相沟镇相沟社区,供销社联合社区集体和经营大户成立聚农土地流转合作社,通过租赁、入股和托管等方式,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5600余亩,发展富硒花生、玫瑰、黄烟等规模化种植,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四是共建农业发展服务公司。洙边供销社联合村集体、种植大户按30:36:34的出资比例组建丰华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年可增加社区集体收入12万多元。五是共建劳务服务平台。相沟供销社联合相沟街社区共建了曙光农业服务合作社,组建服务队,为农民、村集体、农业基地、企业等提供系列化服务,合作社通过中介服务,可获得由用工方支付的组织服务费,村集体按照出资比例参与合作社分红。 五、强化体制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一是支部建在合作社上。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农民合作社办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目前,已在6个镇街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中设立了党总支,在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成立了党支部。二是实施人才共享共育。以基层“两委”换届为契机,将基层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村“两委”或部门任职,将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聘为基层供销社副职或经管员。全县实行村社双向交叉任职的党员干部已有36人,其中供销社到村两委任职的14人,到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任职的7人,村两委成员到供销社任职的6人,到合作社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任职的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