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年来,莒县果庄供销社积极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参与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壮大了供销社自身实力,走出了一条强社惠农的双赢发展之路。近日,日照市委农工办、市供销社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果庄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市委书记杨军就此作出批示“莒县果庄供销社通过五个平台服务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很好。各涉农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优化配置资源,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镇村经济提供优质服务”。现将调研报告全文刊发,供参阅。 强社之基 惠农之本 ——莒县果庄供销社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近年来,莒县果庄乡供销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发挥“五个作用”,由过去的“一供一销”传统经营服务模式,转变为全面参与到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中,既引领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壮大了供销社自身实力,走出了一条强社惠农的发展新路。在供销社的服务和助推下,当地特色产业迅速形成规模、提档升级,目前全乡大棚油桃、大棚葡萄、大棚瓜菜、菊花、黄烟等特色产业面积已突破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同时,供销社自身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受全国性供销股金挤兑冲击,导致该社负债高达300多万元,通过服务特色产业发展、闲置土地开发,2008年该社在全县供销社中第一个全部化解掉债务,目前资产总额增加到450万元,年经营收入超过800万元。 一、搭建信息传导平台,在特色产业培育中发挥助推作用。果庄供销社始建于1975年,在当地农产品供销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购销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该社大胆推进各项改革,积极转变单纯的供、销经营模式,及时将这些市场信息传递给乡镇政府和村党支部,全力参与、服务和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一是传导油桃产业信息。长期以来,果庄乡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没有优势特色产业,有“果庄无果”之说。在全国各地跑销售的果庄供销社主任刘培华了解到,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消费量越来越高,而春季新鲜水果较少,大棚油桃恰好能在春季较早时候上市,市场价格较高,且果庄的土壤和气候比较适合,他们把这一市场信息迅速传递给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由此引发了全乡油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从1998年开始,该社在大崖头村、张家海坡村示范引进大棚油桃种植,到2004年全乡就发展到2000多亩,农民群众发展积极性很高。果庄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专门出台了大棚油桃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成方连片新建设施农业100亩以上的,在县里每亩奖励200元的基础上,乡里再奖励200元,对在片区内建设标准冬暖式大棚的农户,每个油桃大棚扶持农户1000元,掀起了油桃产业发展的高潮。到目前,全乡大棚油桃已发展到100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1/5,平均亩产优质油桃2000公斤,年产优质油桃2000万公斤,亩均收入15000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油桃之乡”。二是传导蔬菜产业信息。果庄乡以丘陵为主,土质松软,较为适宜发展蔬菜。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供销社多次组织社员到寿光等地学习先进蔬菜种植模式,对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引导社员示范种植大棚蔬菜,当年每个蔬菜大棚亩均收益达到3—5万元,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展蔬菜大棚的热情。2008年前全乡大棚蔬菜仅10多亩,现在大棚蔬菜已发展到7000亩,露天蔬菜5000亩,主要种植西红柿、西兰花、西瓜、葡萄等果蔬,其中仅西红柿、西瓜年产量就超过3000万公斤。三是传导菊花产业信息。该社在拓展市场中了解到,随着文明祭祀的兴起,国内外对祭祀菊花需求量大增,价格快速攀升。在市、县供销社的帮助下,该社依托省供销社农产品公司,争取到100亩出口日本的祭祀用菊花种植项目。出口菊花种植可利用蔬菜大棚来生产,普通工棚一年可栽植1季花、2季菜,冬暖大棚可栽植2季花、1季菜,每亩可产花2万株,大部分出口日本、韩国,每株价格2.5元,部分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为满足祭祀菊花出口加工标准,该社投资210万元建成1座恒温库、10个加工车间,吸纳20多名劳动用工,除去成本,平均每株成品菊花能赚1元,每亩每季可收入2万元,目前该社已带动农户发展祭祀菊花200亩。 二、搭建市场流通平台,在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该社在走访农户中发现,如果不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必将导致价格好时一哄而上,价格低时砍树伐果,辛辛苦苦培植起来的特色产业可能很快消失。为此,该社充分发挥市场流通销售这一供销社的“老本行”和“强项”,通过建设销售市场、拓展销售渠道等措施,在油桃、瓜菜营销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是从无市场到有市场。尽管油桃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了,但由于没有固定交易场所,农户都是自由交易,一到油桃收购季节,桃农自发地把油桃推到大崖头村来卖,由于没有组织、没有品牌、分散经营,油桃不好卖,也卖不出好价钱,经常出现农民自相压价的现象。为此,每年的12月供销社都派10个工作人员去外地联系客户,但因为没有固定的收购地点,货源无法集中,即使收购商来到后也没地方吃住,风吹日晒雨淋,很多大收购商都不愿意来。为给收购商安个家,2005年果庄供销社通过土地流转,投资180万元在大崖头村建成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油桃专业批发市场。在市场经营上,利用经纪人和新闻媒体宣传联系客户,鼓励老客户带新客户,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提高油桃市场知名度。在资金结算上,客户将钱直接存入市场结算处,桃农根据需要凭单随时结算。在市场管理上,成立了由乡政府牵头,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组成的市场管理小组,通过规范管理、诚信经营,批发市场购销的果蔬每斤高于市场价0.20元左右,并且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周边乡镇的桃农也纷纷前来卖桃。现在,这个市场最多时每天交易35万余公斤,年交易量达2500万公斤,年交易总额达1.4亿元,成为鲁东南最大的油桃专业批发市场。二是从单一市场到综合市场。由于油桃交易较为单一,并且每年的交易期只有五六十天,其他时间市场大都闲置,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为充分利用市场的设施和资源,随着全乡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该社将各类蔬菜交易引入市场,填补了市场空缺,形成全年批发供应油桃、西红柿、西兰花、西瓜、葡萄等果蔬,年可批发销售各类蔬菜5000万公斤,真正成为四季常荣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随着市场规模效应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相关行业客商主动前来对接,市场软硬件配套更加完善,带动了餐饮、住宿、装卸、包装等产业发展,市场每天油桃分级、装卸等劳动用工达700多人,枣庄一家物流公司来建了个大崖头四通物流中心,直通南京、常州、苏州、上海、嘉兴等地。三是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除了祭祀菊花出口到日本、韩国,供销社通过发展无公害大棚油桃,不断提升油桃品质,小小油桃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黑龙江等省市,并出口到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桃农发家致富的“金果果”。 三、搭建技术扩散平台,在科技兴果兴菜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提高特色产业技术水平,该社以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为依托,通过设施示范、品种示范、技术示范,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新设施示范推广。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县供销社、果庄供销社和大崖头村部分大户共同投资建设了占地53亩、总投资1100万元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目前已完成投入300万元,建成800㎡的办公设施及分拣车间,建成用于水果、蔬菜、菊花预冷的680㎡恒温库1座、新打深水井10眼,铺设地下灌溉管道2700米,硬化道路1400㎡,基地内配套防虫网、粘虫板等生态环保防虫设施,采用微喷、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在更高层次上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在蔬菜产业发展中,该社根据当地地下水位高,不适合发展半地下冬暖式大棚的状况,从寿光高起点引进建设了钢结构、双层保温板、双层毛毡的第五代冬暖式大棚3个,每个占地1.7亩、造价17万元,目前全乡已建成第五代冬暖式大棚4000个,提高了蔬菜产业设施装备水平。二是新品种示范推广。针对油桃品种单一老化问题,果庄供销社积极与县桃树研究所开展合作,先后选育出“油蟠桃”、“大早红”、“枣油桃”等多个系列优质油桃新品种,并在示范基地内开展种植对比试验,不断推出深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种,所产油桃个大味美、含糖量高、色泽鲜艳、硬度高、耐储运,每年4月中下旬大量上市,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果庄出产的特早熟品种“大早红”2007年通过了北京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权威单位专家组的成果鉴定,并在山东省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作过报道,优选的“中油9号”具有个头大、肉质甜等特点,平均每斤价格5—6元,“毛桃126”平均价格高达8—9元,这些优质油桃品种都已在全乡大规模推广种植。三是新技术示范推广。该社联合县供销社、科协、桃树协会,每年组织社员和桃农召开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请专家现场授课、发放明白纸等方式,推广应用果蔬生产新技术、新品种。通过实施油桃高接换头等先进适用技术,不用砍伐桃树,便可推动油桃产业的继续发展和提档升级,既改良了品种,又提高了品质,还增加了产量,使油桃亩产量提高到2500公斤,平均单产增加8%以上,并可以提前10—20天上市,每斤高出市场价格1元左右,仅此一项,桃农亩均增收1200多元。去年果庄乡承担实施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油桃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被省林业厅评为“山东油桃示范基地”。 四、搭建农资供应平台,在满足生产需求中发挥保障作用。果庄供销社不仅在农资品和日用品供应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且在种苗、生产设施供应方面也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可靠肥药供应。该社在乡驻地建成1000平方米的农资超市,在全乡设立26处农资配送网点,形成完善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体系,通过联采直供,减少流通环节,使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低于市场价2%,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该社还依托县供销社农化中心,免费为广大农户检测土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先后为120个有代表性的地块提供300多次免费测土服务,所有社员均已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二是优质种苗供应。随着特色产业规模扩张,供销社的服务已覆盖了生产种植、技术推广、储运销售各个环节,但惟独在种苗供应上仍受制于人,既增加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还使相当部分利润被他人赚取。为此,该社在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内建成育苗大棚13个,总面积达14000㎡,其中果蔬和菊花暖室育苗大棚3个,争取烟草公司投资30万元建成黄烟育苗大棚10个,可满足2000亩菊花、5000黄烟、3000亩西红柿种苗需求,并且这些大棚育苗结束后,还可以种植一季菊花和多季蔬菜,能够有效增加供销社的收入。三是生产设施供应。该社在镇驻地建成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农机超市,提供薄膜、铁丝、竹竿、卷帘机、大棚被等全套农业生产设施材料,其生产的大棚卷帘机、大棚棉争取列入农机下乡政府补贴项目,大棚卷帘机每台补贴500元,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在供销社的带动下,全乡共有化肥农膜超市37家,专供冬暖式大棚的水泥预制厂26家,有10余家建设冬暖式大棚的建筑队,每年有800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大棚建设。在搞好各类农资供应的同时,该社还围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大力推进日用品连锁配送,以莒县新宇超市配送中心为龙头,建成了2200平方米的乡驻地最大日用品超市,改造建设村级农家店、加盟店25处,目前该社的商品销售占全乡市场份额的80%以上。 五、搭建组织创新平台,在合作经营中发挥示范作用。针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普遍存在的“小弱散乱”问题,该社通过合作经营、资金互助、品牌运作三根纽带,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是合作经营。针对桃农产前、产中、产后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2005年该社成立了果庄供销社油桃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970户,入社油桃面积达1200亩。合作社实行“四统一”服务:统一农资供应,为社员提供的化肥、农药、农膜、中小农机具等农用物资,全部采用直采联购的办法,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统一配方施肥,免费为桃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统一技术指导,聘请农业种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每年根据季节发放明白纸等科技资料8000余份,并与县桃树研究所合作及时对油桃品种进行更新换代;统一生产标准,引导社员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油桃品质。二是资金互助。为帮助社员解决资金困难,合作社拿出社员股金20万元、果庄供销社出资30万元,创办了50万元的资金互助社,本着额小面广的原则,在社员内部之间开展资金互助,每户社员最多可申请互助金3000元,年息9里,目前已为100多户农民发放互助金40余万元。同时,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优势,对现金购买化肥的社员,每袋化肥给予2元优惠;对经济困难的社员,可以赊账使用化肥,每袋化肥每月利息1元,相当于农信社贷款利息的一半,在每季农作物收获后还款,按期还款的还可享受一定优惠,到目前资金互助社还未出现一笔坏账。三是品牌运作。果庄的油桃品质好,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为打造果庄油桃品牌,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2009年合作社注册了“莒之果”牌商标,并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为打入高端市场创造了条件。同时,莒县桃树研究所选育的“油蟠桃”参加了2006年度“中国优质农产品挑战吉尼斯”,荣获年度总冠军。2010年培育的油桃新品种“枣油桃”,在“迎世博名优水果评比活动”中荣获优秀水果奖,并在当年8月份成功参展上海世博会。2011年合作社还在阿里巴巴网站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介“莒之果”。现在,果庄油桃成功打入菜博会,每年参加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营销推介,“油桃之乡”已成为果庄的亮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