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苍山县兴明供销社是1998年乡镇分设时新成立的基层社,就这样一个无资金、无资产、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立足当地养牛产业,从组建肉牛购销养殖协会入手,走出了发展路子,实现了从到“三无”到“三有”(有资产、有形象、有地位)的转变,为启动基层社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苍山县兴明供销社从“三无”到“三有”
苍山县兴明供销社是1998年乡镇分设时新成立的一个基层供销社,在册干部职工43人。由于欠债,仅有的几个村级网点被银行拍卖,职工下岗,基层社名存实亡,沦为“上无片瓦、下午立足之地”的“三无”(无资金、无 资产、无人员)供销社。2005年,县供销社调整基层社班子,毛玉金同志任基层社主任,基层社新班子通过采取外学内创、回购资产、建立阵地、组建体系等措施,使供销社在改革发展中恢复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供销社从“三无”到“三有”(有资产、有形象、有地位)。
一、人才立社,恢复阵地
供销社恢复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人才是关键。基于此,他们在人才建设上下大力气。一是积极向职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鼓励他们重回供销社队伍,开展二次创业。二是向人事部门申请,招聘大学生,引导他们到基层创业。去年,他们新录用了3名本科生,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12名,招揽社会能人12人。三是利用国家对农机具的补贴政策,由基层社投资15万元购买了2台拖拉机。基层社利用这些农机具为购买供销社农资的社员免费提供播种、耕种、翻土等生产服务,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由兴明供销社牵头,联合部分乡镇部门,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并多方筹措资金,回购了原粮所的土地,兴建三层沿街楼1座,一楼开展经营服务项目;二楼为兴明基层社的办公场所;三楼为职工宿舍。通过广招人才、兴建办公场所,确保了基层社事业的有序开展,为兴明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体系,增强实力
一是以农产品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成立肉牛购销养殖协会。兴明乡是传统肉牛养殖大乡,但大多数都是分散圈养,效益低下,迫切需要有专业合作社带动养殖户开展联合合作,以提高肉牛质量、增强市场风险的抵御力。2006年,兴明基层社联合养殖大户,发起成立了兴明供销社肉牛购销协会。该协会组织养殖户实行“五统一、一分散”运作管理模式:统一购买犊牛、统一配送饲料、统一喂养、统一免费防疫、统一销售、实行分散养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650多户,养殖肉牛1262余头,为农民增加收入600多万元,协会自身实现收入80多万元。该做法得到了广大社员的称赞和拥护,也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使社员尝到了联合合作的甜头。
二是依托生产合作推进信用合作,开展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融资服务。随着肉牛协会会员的不断增加,资金的短缺成为制约协会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为破解这一难题,兴明社探索在肉牛协会开展资金互助和喜用合作。2007年,基层社以肉牛协会为依托成立了资金互助社,吸纳会员闲散资金用于生产资金的余缺调剂。目前,已有社员2860户,累计吸纳存款620多万元,为养殖户提供小额资金支持55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生产发展的资金瓶颈,推动了协会的上规模、上档次,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是以完善农资服务体系为目标,开展农资直供。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资市场的经营和信誉优势,联合史贝美等化肥生产厂家成立了农资配送站,在杨黄路、胡官庄、坊前、赵黄路、刘官庄、北小庄、三合街等36个村庄设立了连锁服务点,所有产品都是直接从厂家配货,开展农资直供,实现全乡农资网络的无缝覆盖。并且依托农资配送站,免费为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既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又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效。今年7月4—6日,在镇驻地举办了农资交流大会,邀请了11家农资商家出席,免费向农民讲授农资的使用方法、产品特性、肥料含量、适应情况等,有效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吸引了广大农民前来观摩咨询。仅3天就实现销售化肥总量120吨,实现收益12万元。
三、加强宣传,重塑形象 为重新树立起供销社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提升供销社的社会知名度,自今年5月起,兴明供销社设立“供销之声”,在驻地安装了一些大喇叭,每天早晨5∶40—6∶00定点向农户播放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领导讲话以及最新的化肥资讯、产业动态、农业知识,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到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农民都说我们又听到供销社的声音,得到了供销社的服务,供销又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