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供销合作社 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成效显著 近年来,昌邑市供销合作社坚持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依托所属企业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着“工程与农艺结合、水分与养分融合、高产与高效并重”的原则,围绕重点区域,加强硬件配套建设,强化农业技术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添了新活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置节水灌溉设备。结合本地土壤、地貌、水源、气象、农作物布局等因素,综合比较分析,系统规划建设了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相关设施。先后建成了储水能力260万m3的蓄水库11座,每座节水灌溉2000亩左右;每500亩建设增压泵房一座,田间铺设主、干、支管道三级输配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杆固定式、支架半固定式或自走移动式喷灌系统,每个喷头可浇灌0.75亩左右,为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提供了硬件支撑。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灌溉施肥技术保障。建立大棚与露地结合、固定与移动互补、加压与自流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模式,配套引进测土配方施肥设备,对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提高了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的大田试验进行对比,依据农作物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灌水量,并根据种植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次数和数量,从而制定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案,实现了少量多次,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同时,选用水溶复合肥和作物良种、配套应用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并因作物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三是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努力争取政策扶持。以承接上级扶持项目为纽带,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参与产学研合作,成功申报并承接了“国家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总社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山东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国家级、省部级农业项目,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政策性扶持资金2000万元,为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供了保障。 目前,昌邑市供销合作社已在6000亩小麦和玉米、7000亩紫花苜蓿、2000亩机采棉的种植上应用了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节水节肥效果较好。应用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减少了水分下渗和蒸发。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60--70%左右,每亩小麦浇灌节水可达200立方米以上,机采棉膜下滴灌节水率达到75%以上,每亩节水250立方米左右。另外,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二)微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渠灌浇地超量过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喷灌、滴灌能够人工节制墒情,有效的改良土壤物理性能,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还可以改良田间小气象,减免低温、高温、干热风的危害。 (三)生产成本降低,机械化程度提高。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人工15-20人。通过成立12人的专业服务队,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对流转土地的周边11个村庄开展相关托管服务,为托管农户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人工、农资投入成本。另外,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可以及时喷灌补墒,确保小麦、夏玉米适时播种,为保证产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作物产量增加,品质提升。今年春天遭遇严重干旱,昌邑市社发挥了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的关键作用,使流转和实行托管服务的2万多亩麦田,亩产均达到了900—1100斤左右,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如今的“吨粮田”。同时由于小麦生育期水分、养分供应充足,品质得到了改善,销售价格每斤比周边小麦的市场价高出0.1—0.2元。近年来,昌邑市社通过开展耕、种、管、收、烘、储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推广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据初步测算,2016年,机采棉可增产增收1000元/亩左右,夏玉米增产增收460元/亩左右;2017年,冬小麦增产增收520元/亩左右,紫花苜蓿预计全年增产增收可达600元/亩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