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供销社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供销社联结城乡、繁荣市场的农村流通和农业服务优势,采取多项措施,在主体培育、水平提升、效益发挥上下功夫,培育农业“新六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三个加强”,壮大产业融合市场主体 (一)加强主体培育,构建多元主体。以系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出资组建、互助参股、业务合作、共建共营等方式,加快培育农业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服务等市场主体,构建起多元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新培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9家,县级农业服务公司6家,县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6家,加上已有的82家传统社有企业、80家基层社、100余家优秀示范合作社,初步构建起了联合合作、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多元市场主体。 (二)加强项目培育,加快项目提升。围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品牌示范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重点,通过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业务指导,加快孵化、培育、壮大产业融合项目。近两年来,争取产业融合类项目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新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类2个、品牌示范农业类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类2个、乡村旅游类2个共计9个市场前期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果好的产业融合项目。 (三)加强典型培育,强化示范引领。结合泰安实际,重点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电子商务三个方面打造产业融合市场主体典型,在地方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三个方面等培育产业融合项目发展典型,充分发挥企业和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新泰市新特农产品公司荣获2016年全国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泰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荣获2015-2016中华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农民合作社)、东平浒源农产品公司拥有中华老字号“解氏”品牌、新泰“芹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二、“三个突出”,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一)突出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化”项目。围绕泰山、东平湖丰富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湖产品)资源做好文章,突出品牌打造,发展泰山板栗、泰山神鸡、东平湖系列产品、新泰芹菜、宁阳葛石大枣等农产品加工项目,打响供销社名优特农产品品牌。拥有中华老字号“解氏”品牌的东平浒源农产品公司采取“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农产品公司精细化加工、系统网点连锁化销售”模式,实现了“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拥有麻鸭养殖基地3处,年产500吨的感鸡蛋、松花蛋加工厂1处,直销、网销售网络覆盖全省,年可实现销售额5000多万元。位于泰山脚下的岱岳区黄前供销社成立的“泰山味”农产品公司,采取泰山基地生态养殖、健康养生加工、直供省城高档社区的方式,主打绿色、养生、安全的“泰山神鸡”特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二)突出科技优势,打造“示范化”项目。通过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设备、农业服务设施,增加科技农业技术含量和水平,发展科技农业示范项目,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新泰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鲁花A03号”花生示范种植,采取“示范基地+合作社+加工厂+连锁商超”模式,发展花生示范基地2万亩、年产500多吨花生油加工厂1处、 3000余平米大型商场1处,实现了从花生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目前已开发花生特色食品8类、花生油品1种,产品覆盖全市系统商超网点,远销珠海等地。新泰市新特农产品公司以承建山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园为契机,以3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为核心,建设3000平米高端智能育苗温室,设立芹菜研究院,开辟有机蔬菜采摘,形成集示范种植、蔬菜研究、观光农业、蔬菜加工销售等种、加、销、研于一体的产业融合项目。 (三)突出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化”项目。充分利用泰山的知名度和东平湖的生态优势,依托泰安丰富的旅游产业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东平县社与该县接山镇后口头村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旅游合作社,依托该村地处大汶河北岸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多方筹资4200万元,规划建设了湿地公园区、林果采摘区、经济苗木花卉区、有机粮菜区四大功能区,并与泰安各大旅行社合作,设为旅游目的地,实现了游湿地、摘林果、住民居、购有机菜的休闲体验“一条龙”服务,让农区变为景区、田园变为公园、农房变为客房。肥城以桃闻名,其桃花节跻身中国四大桃花节之列。肥城仪阳供销社充分利用位于刘台桃花源景区的地理位置,与刘台村合作成立合作社,发展桃树种植、桃销售、桃木加工项目,形成集赏桃花、品肥桃、鉴桃木工艺品的特色桃产业链条。 三、“三个结合”,发挥产业融合社会效益 (一)与村社共建结合,帮助村级发展。通过开展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的经营、网络优势和村“两委”的组织优势,通过共享土地资源、共建发展项目、共同投资发展,用产业融合项目带动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双增收。新泰供销社社属企业齐云商场通过与刘杜镇清河村共建花生合作社,开展合作社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共同发展花生示范基地和花生油加工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共建,清河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余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4000余元提高到8000余元,该村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 (二)与精准扶贫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通过发挥产业融合主体的经营、技术、服务等优势,积极认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加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东平浒源农产品公司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融合项目,带动库区移民脱贫,对接了沿湖7个贫困村,认领贫困户129户、人口308人,实施了“115”帮扶工程:为愿意养殖的100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300只鸭苗,以高于市场价每斤0.5元回收鸭蛋,仅回收“鸭皮”(蛋鸭产蛋一季后,需处理的鸭子),每户可增收3000余元;吸纳有劳动能力的100个贫困人员经培训后,从事生产销售,人均月收入1000-1800元;为50 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养鸭基金,由合作社代养,收入分成,年收入可达3000元。 (三)与土地托管结合,拉伸服务链条。针对土地托管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通过发展粮食加工、经营销售等项目,进一步延长服务链条,增加土地托管服务收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宁阳县社烟农供销农业服务公司以土地托管服务为基础,采取从托管土地、收购粮食、面粉加工到超市销售的全链条经营,既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又提升了为农服务中心营利能力、增加了土地托管收益,目前,宁阳县社面粉加工年加工销售面粉50余吨,提升粮食附加值10—15%。新泰楼德为农服务中心“粮食烘干+畜禽养殖”、岳家庄为农服务中心“小麦托管+面条加工”等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产业融合项目正在推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