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是总社恢复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也是总社今年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系统工作会议。
县级供销社是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关键,担负着推进县域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指导基层社改革、运营全县社有资产的重要职责,是供销合作社履行为农服务宗旨、强化为农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
总社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对全国县级供销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先后在湖北和山东召开了两次座谈会,认真听取部分省区市供销合作社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讨论稿)》和《薄弱与空白县经营服务网络振兴工作方案(讨论稿)》等相关文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切实提高全系统对县级供销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总结和交流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明确改革发展的途径和举措,全面提升整体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这次会议,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明省长专门到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万志副省长始终指导这次会议现场的筹备工作,山东省社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观典型,让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长期以来,县级供销社一直是农村商品流通和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县级供销社的经营阵地逐步萎缩,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为农服务功能日渐弱化,加之股金风波的严重冲击,发展一度陷入低谷。进入新世纪以来,县级供销社在上级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帮助下,抓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兴起等一系列机遇,努力化解股金风险和历史债务,多种举措盘活社有资产,着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积极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经营网络得到了恢复完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升。
相当一部分县级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全新的、更富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机制,加快了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经营业态的改造,巩固了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拓展了新的经营服务领域,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进入了加快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 历史包袱有效处置,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一是股金风险基本化解。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供销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县级供销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清理整顿股金的有关政策规定,先后分期转退社员股金270多亿元,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经济包袱得到解除。中央政策性亏损挂账已彻底解决,地方政策性亏损挂账的核实确认工作全面完成,大部分地区实行了挂账停息的政策;各地还通过剥离划转不良贷款、打包回购抵押资产和破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处置了大部分银行不良债务。三是富余人员合理分流,新型劳动关系基本建立。1999年以来,共有110万职工得到平稳分流安置,120万在岗职工与供销合作社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特别是在岗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的基本解决,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也使县级供销社实现了轻装上阵。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全国县级供销社于2000年实现扭亏为盈,并且继续保持着较快发展势头,2008年,实现销售总额4812亿元,汇总利润51.7亿元,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新网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新兴业态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中广泛运用。一是网络覆盖面日益扩大。截至2008年底,发展县及县以下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4万多个,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山东莒南、云南陆良、广西临桂等一批县级供销社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二是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从单一的传统业务向医药、家电、建材、成品油等多领域发展,从单纯的农资销售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转变。山西孟县、江苏东台等一批县级供销社大力推行“一店多能”的发展模式,村级便民店除开展日用品销售和农资供应外,还兼营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代办信件邮递、电话收费、报刊征订和保险代理等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经营业态不断创新。通过引进连锁经营和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各地普遍加大了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步伐。江苏苏果、湖北东方百货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已将配送业务延伸至县以下基层经营网点。目前,全国有76%的县级供销社开展了农资连锁配送,59%的县级社开展了日用品连锁配送,发展农资和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点41万多个。四是标准化、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多数农资和日用品经营网点都实现了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建立了配送中心与销售终端之间的计算机联网系统。江西彭泽、河南淅川等一批县级供销社建成了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商品流、资金流的动态跟踪,极大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新网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村商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开拓了农村市场,扩大了农民消费。 昨天在现场看的时候,白主任说以前在农村有文化的青年没有地方消费,他们不愿意去老太太们开的老商店买东西,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农村的消费市场。现在农村有了新的连锁店,他们也不需要外出买东西了。前段时间去福建考察,他们的基层社保护的很好。这就给我们发展新网工程提供了极大的信心。
(三)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是数量稳步增长,规范化水平提高。县级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托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优势,积极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截至2008年底,共发展专业合作社3.6万个,入社农户达800多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领域,多数专业合作社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登记数占全社会的30%以上。二是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已有2800多家专业合作社被纳入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培育注册商标1500多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2300多项;建设国家级、总社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68个,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600多万亩。三是销售渠道有效拓展。全系统一半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与“新网工程”的对接,开辟了专业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菜市场和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2008年,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实现收入400多亿元,农民户均增收5700多元。四是合作领域不断延伸。浙江、山东等地的县级供销社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创新,通过开展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合作和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资金调剂,实现了信用合作与生产合作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重庆、四川等省市43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五是在促进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宁夏等地的县级供销社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通过创办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实现与龙头企业对接,引导农民实行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培育形成了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花卉苗木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带,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山东的典型不是在一个点一个面上,他们的覆盖面很大,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合作社的发展离开了金融困难时比较多的,山东就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对于我们供销合作社以后是不是可是成立合作社银行,政府正在思考。另一个值得学习的是山东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干部们,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绩的。
(四)综合服务社蓬勃发展,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扩大。近年来,县级供销社适应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消费需求逐步升级的新形势,从满足农民多层次、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出发,积极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一是数量迅速增长。各地依托基层社和农资、日用品经营网点,采取与村委会共建、与个人联建以及自筹资金建设等多种方式,创办综合服务社19.9万个,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二是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山东等地的综合服务社积极向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广西等地广泛开展农副产品收购、农产品信息查询与发布等服务;福建等地还依托综合服务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摩托车、家用电器、沼气用具以及小型农机具等多种维修服务,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多种需求。三是搭建了为农服务的公共平台。通过联合有关部门与单位,共建文化书屋、健身广场、卫生服务站、农技推广站、警务室以及邮政、移动业务代办点,综合服务社日益成为各部门开展为农服务的公共平台,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特别是一些地方村委会参与共建,使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创新了党在农村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县联社职能得到强化,指导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是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多数县联社的主要工作实现了向推进县域流通网络建设、引领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转变,服务系统、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一些经济实力较弱、服务手段不多的县级供销社,也积极探索为农服务的新途径、新方式。新疆伽师县供销社去年抓住当地特色果品“伽师瓜”入选北京奥运会指定食品的机会,在县政府的帮助下,承担了伽师瓜的采购、运销任务,帮助近万户瓜农增收,自身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找到了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二是指导基层社改革取得切实成效。通过调整基层社建制,优化基层社布局,按经济区域实施改造、重组和整合,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社,成为基层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服务平台;通过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深入开展经济、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一批基层社扩大了组织基础,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三是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健全。通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加强经济指标考核,实行薪酬与绩效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了社有企业、基层社负责人的激励约束机制。福建南安等一批县级供销社对基层社负责人实行了浮动工资管理制度,收入直接与业绩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社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在引领县域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强化。通过创办领办各类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实现了从服务自身向服务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转变。截至目前,已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876个,创办行业协会1.8万多个,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协会2400多个,初步搭建起了为农服务的组织平台。
随着县级供销社作用的逐步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扶持力度明显加大。云南等地将县以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组织、规划和建设职能明确赋予供销合作社;重庆等地明确规定县级供销社为发展县域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指导、服务机关;广西等地将县及县以下供销合作社职工全部纳入全区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目前,全系统已有1804个县联社机关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占县联社总数的77%,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服务网络薄弱。从这次会前的调查来看,目前,全国有70个县没有任何经营网点,供销合作社只剩下一块空牌子;有600多个县仅剩少量农资和日用品网点,基层社基本没有了资产和业务;有800多个县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有112个县已经资不抵债,基本丧失了为农服务能力。二是经营功能严重弱化。相当一部分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放弃了传统经营业务,甚至把农资、烟花爆竹等特殊商品的经营权转租给个人,将市场拱手让出;有的则将资产经营简单地理解为“租牌子、租房产、租柜台”,靠物业租金维持生存,这些放弃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的做法,造成了经营业务的严重萎缩,形成了供销合作社大面积退出的局面,以至于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供销合作社已不复存在。三是新的业务领域拓展不够。不少地方固守传统业务,没有抓住这些年农业农村繁荣发展、农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难得机遇,及时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错失了很多争取政策和加快发展的机会。四是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不高。供销合作社是个老系统,多年的经济困难客观上造成了大量技术和经营人才的流失,加上这些年很多县级供销社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减人卸包袱上,忽视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干部职工的培训,以至于干部职工年龄普遍偏大,有些县的平均年龄达到了50多岁,文化层次较低,视野和思路不开阔,还是计划经济下的那一套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步伐,削弱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影响了供销合作社整个系统的社会形象,如果不尽快扭转,将会危及到供销合作社的生存基础。因此,必须把深化县级供销社改革作为当前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最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机遇意识,我们昨天听的山东这几个典型基层社的做法,有些基层社是从06、07年开始铺摊子重新做起,主要是他们看到了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看中了广大的农村市场。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原因,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流通领域进行的比较早,并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放开之后,各种成份的流通主体蓬勃兴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供销合作社社会负担较重,在与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加之在流通领域放开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们很多同志还心存幻想,想尽力保住专营和垄断业务,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转换体制、搞活机制上,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经济体制改革每深化一步,我们的阵地就丢失一块;也有改革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的原因,一些地方在改革改制的过程中,选择了完全民营化的路子,简单地“一卖了之”,导致了整个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的瓦解,还有一些地方为了偿还银行债务、甩掉人员包袱,把基层社和企业都处理完了,把社有资产都卖光了,把所有的业务都丢弃了,这样的改革使我们完全丧失了发展的基础,现在想要把这个体系再恢复起来非常不容易; 还有思想观念落后,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不强的原因,一些县联社的领导班子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安于守摊子,靠收点租金过日子,特别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之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心不大,加快发展的动力不足,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反应不快,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不够,耽搁了事业发展。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汲取。
二、准确把握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加快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格局加速形成为县级供销社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抓紧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仅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四补贴”资金就达1200多亿元。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市场正进入消费环境加快改善、需求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广大农民的消费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县级供销社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经济组织,既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繁荣发展的受益者,只要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县级供销社的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优越。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县级供销社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大工程,作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建设力度,抓紧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等等。近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这些政策已经惠及到我们供销社系统,目前中央财政“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已超过10亿元,加上各级政府用于补贴供销社流通网络建设的资金,规模已经非常可观。这两天河南供销合作社的同志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说,今年河南省对供销合作社的投入有几千万,政府非常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大家一定要抓好这个机遇。很多“老供销”感慨:“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县级供销社贴近农村市场、熟悉农民需求,在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面占有先机、具备优势,也是我们扶持的重点,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快实现经营服务网络的振兴。三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新变化为县级供销社加快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领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农业生产的基地化、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多层次、综合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缺失;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相对滞后;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县级供销社在发展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丰富经验,完全可以依托这些优势,积极介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广阔空间。今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可以以会带社把全国7、8百个困难县的主任带到这次与会的发展较好的50个县社中去,以全系统之力帮助困难县社发展。四是供销合作社系统整体实力的不断壮大,为县级供销社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广大干部职工多年的艰苦努力,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摆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思路日渐清晰,发展举措更加扎实,积极探索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和自身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
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全系统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功能的城市供销社,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带动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了系统上下高度重视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工作氛围,这些都为县级供销社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机遇非常难得,但挑战也十分严峻。一是流通业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商业发展空间相对饱和,不少大型流通企业纷纷加速在中小城市和县域市场抢滩布点,农村市场将成为新的争夺热点,县级供销社面临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二是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农村能人大户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国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已达10万多家。供销合作社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方面虽然有传统优势,但如果我们不抓紧做好这项工作,这种优势就会逐步丧失。三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市场受到的冲击要小一些,但如果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工就业渠道越来越窄,农民的购买力将受到很大限制,金融危机在农村市场的滞后效应将逐步显现,这将给县级供销社的经营造成很大压力。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天津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很有代表性,值得大家学习。以前我一直认为直辖市的供销合作社基础比较薄弱,天津的供销合作社扩大网络覆盖面,对干部实行年薪制,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发展迅速。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县级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
县级供销社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深化基层社和社有企业改革,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网络的村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发展专业合作社4万家、农村综合服务社25万家,基本完成经营服务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努力实现县级供销社的全面振兴。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形象。推动县级供销社全面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网络薄弱空白县的恢复重建。一要通过挖掘自身潜力恢复重建。抓紧盘活社有资产,通过自主筹资、职工参股、招商引资和争取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将分散闲置的土地、仓库和房屋进行整合开发,改扩建一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尽快恢复发展传统经营业务,重点在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等传统经营领域培育龙头企业,逐步收复失地、恢复经营;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入手,领办创办一批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重构基层服务体系,扩大组织基础。二要通过开展联合合作恢复重建。大力推进开放办社,引入社会资本,吸纳经营大户,运用兼并、重组、加盟等多种方式,共同构建县域经营服务网络;打破层级、区域界限,主动与系统内有实力的企业和周边县加强业务对接和产权联结,实现业务和网络的快速恢复。三要抓住帮扶机遇恢复重建。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制定的《振兴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切实用好扶持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网络恢复重建一定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包括网点布局、项目建设、企业联合等等,都要遵循市场机制,切实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空白县如何恢复重建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但成功的例子也很多,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供销社和黑龙江省桦川县供销社的做法就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丰润区供销社曾经是个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资产的贫困社,工作一度举步维艰。但是,区供销社的同志不等不靠,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以日用品连锁经营为突破口,以具有配送功能的超市大卖场为龙头,与基层社合作组建乡镇直营超市,与社会上的其他经营主体合作发展加盟店,并联合邻近县供销社共同拓展周边市场。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探索了一条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好路子。目前,丰润区供销社所属的金客隆超市已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日用品直营店21家、加盟店18家,营业面积近6万平方米,年销售额5亿多元,实现利税1300多万元,辐射唐山市80%以上的县区市场。丰润和桦川的经验充分说明,只要开动脑筋、扑下身子、扎实工作,总会走出一条经营服务网络恢复重建的新路子。桦川县供销社一直是全省供销社系统出名的困难社,2004年末剩余资产不足300万元,负债却高达3500多万元,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基本瘫痪。县供销社新班子上任后,从农资经营入手实现了网络恢复重建。他们以闲置仓库参股,与供销社职工和农产品经纪人联合,组建了新峰农资有限公司,通过采取预约优惠、团购让利、垫款赊销、免费送肥等多种经营服务方式,创造了利润三年增长七倍的辉煌业绩,县供销社股本由原来的2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50万元,参股比例由最初的7%上升到35%。在此基础上,县供销社又利用经营权和网络等无形资产参股,对原农资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后的农资公司迅速恢复了经营业务。目前,两个农资公司已建成农资店154个,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2008年实现销售1亿多元,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农资经营业务的恢复发展,使桦川县供销社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升,2008年,县供销社实现利润8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8倍,社有资产达到800多万元。
(二)着力推动经济实力较强县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供销社要在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引领全系统县级供销社的发展,努力成为农村现代流通建设的典型。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扩大经营服务网络的覆盖面,提高网络运营管理水平。要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在县级加快建设农资和日用品仓储配送中心,在乡级加快建设具有配送功能的中心超市,在村级加快建设农资和日用品连锁店、便民店;加强网络的运营管理,提高主营商品配送率,强化财务资金、服务规范、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大力提高门店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二是做大做强一批社有企业。要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改造重组和联合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社有企业,强化对网络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对基层社改革的指导和服务。要大力发展农资、日用品连锁超市,积极开展农副产品购销业务,切实扭转部分基层社只搞资产租赁、不搞商品经营的倾向,发挥基层社在县域流通网络建设中的作用;要通过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组织带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强对社有资产的运营和监管。要抓住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的机遇,加大资产开发力度,提高资本运作水平,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和完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社有资产监管部门或运营管理公司,切实提高社有资产的监管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努力构建高效顺畅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规模化、组织化流通的主要载体,是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国县级供销社共建有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799个,在这个领域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供销合作社系统要发挥优势,巩固阵地,形成主导,站在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群众消费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是合理布局,新建一批市场。要结合本地实际,可以在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区,新建一批能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市场;也可以在农产品集散地,新建一批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带动功能的中转市场;还可以在人口比较集中的村镇新建一批集贸市场。二是突出重点,改造升级一批市场。要多方筹措资金,对那些经营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改造升级和功能提升,重点完善储藏、运销、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增强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建立完善检验检测和资金结算系统,改善经营条件,提高交易效率。全国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4000多家,供销合作社系统占1800多家。我们2200多个县,有2800多家集贸市场,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我们在广西考察时发现,虽然当地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很大,但是设施非常差,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在这上面我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竖起旗帜。三是推动批发市场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加强与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联合合作,发展农产品直接配送和精深加工业务,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强与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对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将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和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在用地、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总社和商务部共同签发的《关于共同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通知》精神,主动和商务部门合作,积极申报相关项目。这个文件已经发了,大家一定要争取这个政策。此外,总社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公司已经组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正式运营之后,我们会加强与各地的联合合作,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也希望各地提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抓好市场对接,加快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
(四)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专业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密切与农民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一要加大兴办力度,提高规范化水平。继续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联合农产品经纪人和农村经营大户,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加大指导力度,加强规范建设,理顺分配机制,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二要推进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合作。通过组建行业协会、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破解单个专业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借贷、规模经营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三要密切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联系。要以资本为纽带,增强供销合作社对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与广大农民结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四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信用合作,发展资金互助社,缓解农民融资难;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兴办农机、用水和消费等各类合作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多种需求。五要强化对专业合作社的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帮助专业合作社申报产品商标和产地保护标识,创建优势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提升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加快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规律。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的前提。一要拓展工作视野,创新发展思路。要把县级供销社工作放到整个“三农”工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统筹谋划、思考定位,顺应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民需求新变化,把传统经营业务和现代流通方式结合起来,把城镇居民需求和农民需求统筹起来,把生产和流通衔接起来,不断开阔工作视野,逐步找准发展方向。二要创新经营理念,拓展服务领域。要解放思想,不能总是认为供销社就只能卖点化肥和农药,离开这个就是不务正业,就是背离为农服务宗旨,只要是国家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行业都可以介入,只要是城乡居民和社会需要的服务都可以经营。今年3月份,我到山东淄博参加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参观时我看到,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农机具购置的补贴力度,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很高,农机具销售的行情非常好,但这些经销商里面恐怕没有一家是我们供销社的。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生产流通企业和广大农民都得到了不少实惠,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政策,抓住机遇积极进入这些领域。尤其是“家电下乡”工程,国家补贴的力度非常大,补贴品种也一再增加,县级供销社有一直延伸到村的经营网络,参加“家电下乡”销售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要积极争取。昨天我们去看了中再生公司在这里办的市场,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规模,近期又推出了以旧换新的项目。我们供销社不能只卖化肥、农资,应该多方面发展。浙江的供销合作社就有一个宝马的4S店,每年能销售800多辆,效益很好,这也是开拓了新的领域。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县级供销社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非常严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有很大差异,有的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有的处于边远、贫困和民族聚集的山区;有的经济实力较强,有的则在艰难维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借鉴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搬照抄。比如村级经营网点的建设,人口密集、居住集中的地方可以走山东的路子,乡镇建中心超市,村级建综合服务社,但在偏远和贫困山区,每个村都建大超市办不到、也没有必要,创办便利店和农家店可能是主要形式。总之,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重庆和贵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那里的农村受地理条件限制,没有大的超市,但是有很多便利店。
(六)加强领导和扶持,为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充分认识加快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总社、省社、市社三级联合帮扶的工作机制,明确阶段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强化指导,加大帮扶。对重点扶持县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业绩考评体系,加强监督和检查。我们这次会议,是全系统的第一次县级供销社工作会议,今后每两年还要召开一次,不断推出新的典型,总结新的经验,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二是帮助协调政策和项目。近期,总社正在积极推动以国务院的名义出台一个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文件,文件中准备争取一些有利于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政策,目前,调研起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各地也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要尽早解决500多个县级供销社没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问题。此外,还要配合商务部门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等工作,推进县域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争取国土部门支持,做好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协调,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总社的“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扶持资金要向县域经营服务网络倾斜,特别是“新网工程”以奖代补资金要重点支持薄弱空白县的网络建设。总社正在与财政部协商,争取扩大以奖代补资金的比例,加大向基层倾斜的力度。各级供销合作社争取的各类专项资金也要优先用于县级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在资金的使用分配上,不能过于分散,一定要集中用在对今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关键项目上,杜绝资金的挪用浪费现象,切实提高使用效益。四是加强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县级供销社能否加快发展的关键。要选拔一批作风过硬、勇于开拓、廉洁勤政、具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进入县联社领导班子,增强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广泛吸纳人才,特别是要积极吸引大中专毕业生、社会能人到供销合作社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努力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县级供销社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志们,加快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不仅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全系统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县级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县级供销社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信息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