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年逾六旬的共产党员、垦利县宁海供销社主任王义明,拖着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虚弱身子,奔波在东土稻皇试验区里,指导着稻农们施肥、浇水、拔草。 看到眼前稻农劳作的红火场面,很难想象出供销社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艰难困境。王义明回忆说:“供销社以前很辉煌,在供销社做营业员可是最吃香的职业。可我赶上经济转型,经济效益直线下滑,经营几近瘫痪,已经资不抵债。”回想起当时困难的情景,王义明一脸平静,“不单这些,宁海供销社还有它的特殊之处,吸引过群众资金入股,群众一看供销社前景不再,没人愿意把自己的辛苦钱放在这里等着被赔光,他们纷纷跑到供销社里来挤兑股金,有时候一天来一、二百人,办公室、院子里都是人,各营业室交来的货款不用出纳清点,群众就按自己入股时的交款单点清后拿走了。” 面临困难,王义明不退缩,不畏惧,主动上前挑起大梁。他一方面发动职工筹集资金,定人员,定金额,企业付息;一方面清理企业资产,企业商品抽本经营业;另一方面,推行房屋承包租赁,增加企业收入。几年来,供销社共兑付清偿股金本息86万余元,银行贷款5万元,在当地树立了负责任、讲信用的企业形象,也为供销社下一步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如何在逆境中寻出路?在听取了广大职工的良好意见和积极建议,考虑到供销社的现有资源,王义明投资30多万元,翻修房屋153间,面积5049平方米,然后把修缮一新的店面租给供销社职工,让自己的职工有活干,有饭吃,有钱花。之后,王义明多次召集班子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做好土地利用的文章,发展供销社,拆除旧门房,新建门店,使企业的资产达到了增值保值,资产翻了二番,达到205万元,大大改善了经营面貌,彻底改变了供销社在社会上的形象。 供销社社会形象得以提高,如何巩固供销社使其获得稳定的发展,则是王义明大展其经济才能的契机。农村是供销社发展的根基,农业是供销社振兴的沃土,农民是供销社繁荣的源泉,王义明有了清醒的认识。于是,他扎根“三农”,心系“三农”,密切和农民的联系,创造性地开展新型服务。 搞大田作物全程服务是王义明的首次创新。2010年,他创办了海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涵盖宁家、花台、海东、张东、张西五个村152户农民,针对务农农民多为老弱劳力,不懂农业科技的情况,以供销社的系列化服务为纽带,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重点开展了化肥、农药直施直打服务。为推进生产服务机械化水平,夯实大田作物生产服务的根基。2011年,他又建立了100亩的“东土稻皇”水稻生产示范基地,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整地、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一条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降低了社员生产成本。2012年,稻农试种“东土稻皇”的热情高涨,示范基地扩大到1000亩。 “王主任说,企业再困难,也不能难了职工,他压缩其他经费支出,省出钱来给我们职工买养老保险。”职工对王义明有说不出的感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逆境中敢崛起,王义明终于带领广大职工闯出了供销社新的一片蓝天。( 垦利县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