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夯实基础
积极推进新时期基层社建设
利津县供销社
利津县供销社原有基层社16个, 1998年进行了合并中心社的改革,按经济区划合并为8个中心社,但中心社的设置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供销社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没能挽救基层社破产的命运,到2008年全县没有破产的基层社只剩1家。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日渐萎缩的经营阵地,县社曾多次探索和尝试恢复发展基层供销社,但始终没有真正破题。去年省社出台了《关于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意见》,进而提出了创建新时期优秀基层社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逐步找到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发展路子。我们按照“供销社主导,农民参与,多元合作,机制灵活”的原则,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扶持发展的流通网络为前沿,以新办企业为支撑,以吸纳社会能人为动力,采取资产多元化,投资多元化,人才多元化的形式,通过重点培育、能人带动、资产重组等方式建设新型基层社3个。
首先是对唯一的存续基层社—虎滩供销社进行重点培育。虎滩基层社因班子凝聚力强,资产状况较好,而没有实施破产改制,成为全县唯一的存续基层社。为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县社对该社进行了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是建网点,固阵地。2006年以来,该社采取多种形式改造盘活社有资产,先后建成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各1处,发展村级连锁网点12个,实施了连锁配送经营,把规范化服务延伸到了农民身边。二是建龙头,壮实力。该社立足当地棉花主导产业,筹资80万元建成棉花加工厂1处,年籽棉加工能力5000吨,产值2000万元,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三是建专业社,拓服务。该社先后建成苹果、棉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400亩、1000亩、50亩,组织开展了标准化生产,目前,正在按照建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积极开拓市场。下一步,该社计划进一步培植新兴产业,扩大服务领域,使基层社更具活力。目前正引进美国黄叶实梗芹种植,现已建成示范基地10亩。
其次是招聘社会“能人”,开放办社,创建新型基层社。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党支部书记张玉亭是供销社在为“三农”服务工作中发现的高素质人才,曾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省党代表。从2004年开始,县社在毛坨村进行棉花良种繁育,建成良种繁育专业社1处,张玉亭任社长。2006年,县社协调扶持资金10万元,在毛坨村创建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集“日用品放心店、农资放心店、卫生室、娱乐室、餐饮店、图书室、休闲娱乐广场”于一体的毛坨村社区服务中心。自2007年起,该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县社出资15万元,共同成立了利津县丰源食用菌专业社,联合省农科院等单位,建成科研实验基地50亩,发展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680亩,建成深加工车间,帮助注册了毛坨牌食用菌商标,计划利用3年时间,带动周边200多个村8万户农民做大食用菌产业。经过与供销社多年的合作,张玉廷对供销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深感只有供销社才能为“三农”提供全方位、零距离、实实在在的服务,坚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供销社,为此张玉廷在工作中积极向供销社靠拢,县社趁势积极引导,聘任他为主要负责人,吸纳丰源食用菌专业社、天元毛坨棉花专业合作社入股,于4月份成立了利津县毛坨农村供销社,建成了服务当地,惠及周边的新型基层合作组织。下一步,该社计划进一步提高食用菌深加工水平,与德国美福得、美国SCS公司签订加工出口协议,建成产品外销体系。同时筹建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使丰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为鲁北食用菌产品重要集散地。
三是通过“破产重建”,创建新型基层社。2004年,原明集供销社因资不抵债实施破产。当时,在县社的帮助下,原基层社主任牵头重组了明集经济合作社。今年以来,县社按照新时期基层供销社的要求,协调供销社扶持的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和棉花加工厂入股到明集经济合作社,给往日的经济合作社注入了活力,目前,该社已建棉花加工厂1处,年加工能力4000吨;发展棉花、农资专业合作社各1处;建日用品、农资超市各1处;建加油站1处。同时,配备测土仪器,选择55亩棉花和15亩蔬菜进行了测土配肥。今后该社计划围绕当地棉花、蔬菜两大产业,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在新时期基层供销社建设方面,我们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着眼全县,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争取利用3年时间,按经济区域使全县80%的基层社得到恢复或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