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山东等地率先兴起后,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全国迅速推开。到2002年底,一个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数万个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航母群已现雏形。
日益崛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逐步扭转过去那种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工业小县的局面,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生长点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安排3429万元,并计划再拿出5000万元用于生猪、优质肉羊和高产奶牛种畜繁育、大米等行业产业化项目的招商和贴息。像四川一样,各地积极投入,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002年黑龙江省龙头企业上缴税金12.5亿元,该省双城市雀巢公司去年上缴税金2.26亿元,占该市财政收入的58%,支付奶资5.7亿元,户均收入1.67万元。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源源不断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开始涌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产业化为载体,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涌向龙头企业,有效地解决农村资金不足问题,加速培育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而且将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生产与产前、产后各关联环节纳入到统一的经营体内,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单纯经营农业所面临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加速了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入加工和投放市场的速度。以江苏省为例,去年财政投入11亿元,金融机构贷款112亿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8亿元,城乡法人投资34亿元,个人投资75.6亿元,引入外资11亿美元,后三项投资占全省农业产业化总投入的60%以上。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后,各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区集中。其中,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中部地区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提速,带动了粮油主产区的优质、专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河南省以高品质和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小麦产业带经济”,带动了全省2170万亩优质小麦的种植。西部地区以特色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培育西部优势产业带。如蜚声塞外的内蒙古奶牛产业带,新疆“一红一白”(棉花、西红柿)产业带,都是靠当地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而发展壮大的。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功能不断增强,经营机制不断创新
各地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亮点频显。青岛九联集团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与农户共同兴办饲养小区,形成了企业建小区、小区带农户的新模式。山东、上海、北京、海南等地积极指导龙头企业和农民成立一些专业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节利益纠纷等方面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浙江省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667个。订单农业也继续发展,2002年全国种植业“订单”面积达3.27亿亩,近一半左右是由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的。各地还积极探索其他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如庄园型农业企业,通过集聚工商资本,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发展观光、旅游,目前湖北省已建成各类农业庄园500多家。
稿件来源:中国兴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