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阳县伏山镇后石梁村得知,村民汪培四,由于全家常年在北京打工,责任田无人照管。今年秋天,在村干部的主持下,他把3亩多责任田委托给同村村民汪建华,双方还签订了“托管”协议。如今,这种“你在外地忙挣钱,我来代你耕农田”的新型互助耕作方式,正在这一带农村悄然兴起。全县大约有5万亩农田,委托给像汪建华这样的“田把式”管理。这些以有偿方式为别人照料农田的种田能手和土专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叫做“田保姆”。 近年来,宁阳县共有10多万农村劳力跳出“农门”,进城或就地从事第二、三产业。这些人虽然顾不上一年四季的田间作业与管理,但又不愿放弃自家承包的田地,有的粗耕滥种甚至撂荒;而另一方面,农村一些种田能手、农机大户却又常常因为耕地少,存在着“吃不饱”、收益少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宁阳县委、县政府适时引导,提出了“种田挣钱两不误”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措施,积极探索新时期“田保姆”这种新的土地管理机制。在村干部的支持、帮助下,许多外出经商打工者先后与种田专业户签订了田地“入托”协议。根据协议,播种、灌溉、施肥、喷药、除草等田间作业均由“田保姆”全部或部分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产量等视物价和自然条件而定,双方经济上互惠互利。 新的土地管理机制,既解决了外出打工经商者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放心地在外挣钱,也更好地发挥了种田能手的特长,使他们在土地上大做文章。社会分工的效益得到发挥。宁阳县葛石镇刘庄村“种田能手”王协波,先后和本村在外打工的彭永贵、刘自坦两家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如今,经营着50多亩地的王协波,根据和泰安市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签的“订单”,种植牛蒡、元葱等绿色食品,年收入近5万元。 “田保姆”走红宁阳,还加快了农村耕地使用权的流转进程,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促进了全县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的发展。宁阳县已涌现出了500多家上规模的专业种植大户,他们年收入多达6万元,少的也有1万元,各类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达20多家。同时,众多在外打工经商的农民走南闯北替家乡传递信息,销售农副产品,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个县蔬菜制种业、畜禽业、林果业等产业的发展。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