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的农贸市场,套用一句歌词,这就是“让我喜欢让我忧”。好处,自然不用言表;而那脏、乱、差,叫人难以忍受。而为此,主管部门这么多年一直颇费苦心,什么招数变数都想过使过,但成效甚微。 有关专家发出告戒,打造现代流通业,农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因为它数量众多、辐射面广,更因为它是提升中国经济、拉动内需的加速器。中国有关部门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战略高度,尽快确立它的发展方向和轨迹。 “农加超”破壳而出 义乌市是国内小商品集散中心。据悉,从去年开始,义乌市在广泛地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加超”经营方式,即在农贸市场中增设超市。为此,还专门责成义乌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按照现代连锁的营销理念,投资建立了义乌市众连发超市有限公司,并注册了“众连发”商标。 义乌中心对辖区内27个大小农贸市场逐个研究,经过科学的反复论证,首 先选择了那些“摊位利用率不高或交易不大兴旺的市场”来导入。去年下半年,胜利菜市场第一个进行了“农加超”改造,从采购、配送、结算到店面装潢、建筑风格、内部POP广告,都按照“众连发”品牌的标准设计,配合改变原有服务流程,对员工进行了再岗培训,向小商小贩的习性告别。旧貌换新颜。重新开业的那天,市民们争相前来体验,赞不绝口。截至目前,义乌中心先后对梅园、新马路、工人路、商贸区、苏溪、江南、词林、桥东等8家农贸市场实行了“农加超”改造,形成了“众连发”超市网点。 一年多的运行,“农加超”模式已逐步显示出效果。据义乌中心的统计,梅园菜市场、商贸区菜市场、词林菜市场、胜利菜市场、桥东菜市场等在开业后,人气商气实足、货品流动加快,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24%、21%和10%。 而在义乌中心提交给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报告中,则更详实地阐述了“农加超”带来的益处:一是投入少,见效快。义乌中心仅投入近400万元资金,就完成了9个农贸市场的“农加超”改造,总面积达到4528平方米。而一个2000平方米的生鲜超市除租金以外的投入,费用需在300万元左右。二是成交额上升,市场收入增加。通过增设超市,农贸市场摊店规划更趋合理,市场成交额上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改善购物环境,提高商品质量。超市由中心“众连发”直接运作,通过签订合同,杜绝了“三证”不齐产品的进入,由此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据悉,武汉也是最先推出“农加超”的城市之一,“农改超”已到20多家。今年8月武商集团签约承租改造广埠屯集贸市场,建成占地2.3万平方米的量贩店,其生鲜卖场将取代以往又脏又乱的菜市,成为武汉迄今最大一宗“农改超”项目。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提供的信息,今明两年,福建、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十几个城市将上马“农加超”。 “生鲜超市”再施压 上个世纪末,随着海外零售巨头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的大量涌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新的零售业态开始走进国人的生活。而为了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一些超市特别批出一块区域开办“生鲜卖场”。一时间,这种经营方式纷纷在一些大中城市悄然兴起,据业内人士透露,明年有不少零售大牌将在“生鲜卖场”的基础上,推出多个“生鲜超市”。而家乐福此类店近期就在北京开出。 有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80%的肉菜等新鲜食品消费来自超市。由于以其干净卫生的购物环境、安全放心的商品品质及配送渠道,“生鲜超市”正在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可。一些商家开始把目光转向“生鲜超市”这一新的利润空间,而导致农产品的营销业态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变革,从而使传统的农贸市场有可能被现代销售形式的超市所代替。 那么,在未来的商战中,“农加超”与“生鲜超市”孰优孰劣呢?近日,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受委托作了一个专项调查,在价格、质量、付款方式、营业时间、购物环境诸方面,对“农加超”和“生鲜超市”进行了对比打分,其综合评定指标比较接近:在价格方面,互有高低。如肉类和蛋类,“生鲜超市”货量大,成本相对较低;而蔬菜和水果,“农加超”占优势。在质量方面,基本一致。“农家超”改掉了农贸市场昔日的掺“水分”、缺“斤两”的现象,所售商品让人放心。在鲜度上,“农加超”与“生鲜超市”往往由同一家供应商提供商品,其新鲜度也相差无几。但由于后者的水果、净菜比前者略贵,销量低于前者,受商品周转慢的影响其新鲜程度降低。在营业时间上,优势各半。“农加超”开门早关门也早,而“生鲜超市”开门晚关门也晚。在购物环境上,“农加超”基本达到了超市的标准。 并非一蹴而就 据悉,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是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为架构的,而按此架构,各级政府主打的“菜篮子工程”其承担零售环节流通任务的流通主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依据相关的规划布局,在大中城市里,每2-3万人设置一处2000-2500平方米的(室内)肉菜市场,每个肉菜市场服务半径为500米。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零售农贸市场达到上百万家。 有专家分析认为,时下,在我国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但面向零售终端包括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其区域内部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这无疑表明,在未来的生鲜经营上,“农加超”与“生鲜超市”基本处于同一个位置上,谁先突破物流配送的瓶颈,谁就占有竞争的优势。 有专家强调指出,农贸市场是我国广大市民最熟悉的消费场地,以其讲求便利和价格实惠而受到普遍的钟爱,而超市网点分布不达到相当规模,农贸市场就会有生存空间。更何况,“农加超”正在吸纳连锁超市的优点,克服传统农贸市场自身存在的劣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方式。 有关专家提醒告戒,“农加超”的出现的确令人鼓舞,但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经过一个量化的市场检验。近几年,尽管我国经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地区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经济实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在“农加超”的推广上,不能脱离当地的客观实际条件,更不能像以往一样作“形象工程”,带来“拔苗助长”的坏结果,由此影响和延误我国打造现代流通业的整个进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