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评点: 在“三农”问题被人们更多关注的时候,建立健全对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话题,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北京德农公司农资超市大举进入山东寿光市农村,引发一场生资市场大战,这看似普通的市场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如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深层次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县以下乡村集镇,是供销社的一统天下,供销社利用遍布广大农村的经营网络,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出售农业生产资料和一般轻工生活用品。供销社曾在解决农民买难问题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至今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品供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些被垄断经营的领域里,一些地方常常出现的产品和服务质次、价高现象,已经让农民们很不满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商品的日益充足,单一的供销社渠道在许多地方已不适应当前的买方市场,传统的供销社体制越来越显出它的局限性。
近年来农业生产形势日趋严峻,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不佳,以及农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备,使其雪上加霜。一方面,生产资料市场供大于求已成为常态,工业过剩产能转移至乡村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产能的“五小”也从一般工业产品转向农资产品,大量伪劣产品涌向农村,并且让农民们无从选择地接受。另一方面,我们一些本应是支援农业、为农服务的行业和部门,只想着从农民身上赚钱,搞什么硬性规定、硬性摊派,做出了一些坑农、害农的事。
农业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为主的格局是长期不会改变的。家庭农业是小规模生产、小本经营,不可能有大的投入,但在种子、化肥、市场信息、农机、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又缺一不可,他们希望提供更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农业的劳动对象和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使经营者必须随时随地关心它们,才能理解和满足它们的需求。经济发展越快,市场变化越大,对改善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就越高。这就需要政府在转变职能中建立和改善为农业服务的有效机制,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较完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家庭农业生产尽可能地降低其生产成本。
生产资料市场是农村的主要市场。农民消费的特点是生产性消费,家家户户的农业生产都要有种子、化肥、小农机等费用投入,这种消费要占农民家庭消费总额的80%左右。我们总是说要扩大消费,开拓农村市场,而一些人总认为农民收入不高,消费水平低,实际上大都是指20%那一块生活性消费,如果我们看到了80%这一块生产性消费,把这一块搞活,是不是就找到了扩大消费的新路径?当前,有必要放开农资市场,改变供销社在农资市场上一统天下的格局。农资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仅寿光市80万亩大棚蔬菜对农资的消费量就达24亿元),社会上有不少企业、团体和个人有分割这块蛋糕的冲动。供销社体制在当年物资匾乏时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物资充沛的今天,再搞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就是市场的不公平。只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农资市场竞争,才能使农资市场尽快丰富、成熟起来;只有调动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才能较快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应在市场的退出中,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维护市场秩序上,在放开中搞活、促进农资市场的发展,扩大农村消费,在放开中建立健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资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农民们可以在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下,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享受到城里人买空调、买冰箱一样的服务和感觉。当然,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政府需尽早地制订和出台有关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的各项法规,以保证农民在这种竞争中,不会再次成为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