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讯 记者最近在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采访时发现,由北京德农公司农资超市大举进入农村引发的一场生资市场争夺战,已经硝烟乍起。
农资超市第一次杀入田间阡陌
自去年12月以来,突然有50家农资超市在寿光农村冒了出来。在寿光市田柳镇朱崖村,“德农农资超市朱崖店”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店中,布满了杀虫剂、病毒药、叶面肥、化肥、小型农机具等各种农资商品。店负责人刘超介绍,他们经销的农药有260多种,化肥300多种。该店于2002年12月开业,房子是从村里租赁的。现有4名员工,全部实行微机售货。目前日销售额平均在4000元左右。
在商品货架的旁边,还摆着一个书架,有日光温室黄瓜栽培、大棚葡萄、植保机械、施药技术规范等十几种农业用书。店员告诉记者,这都是销售的。
据寿光德农超市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农资超市进入农村,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所有这些农资超市都是北京德农公司,属于新疆德隆集团的一个全资子公司,我们是北京德农公司的一个派出机构。德农农资超市于去年底完成在寿光的规划和选址,并投入运营。共规划了55家农资超市,现运营的有50家,总投资已逾3000万元。北京德农的农资超市投资计划,并不限于寿光一地,还准备扩展到安丘、青州等农业大市,要建80家左右。
在寿光市的50家农资超市,分布在种植大棚菜集中的十几个乡镇,半数以上设在村中和地头、路边,有的设在镇区所在地。共分三个层级:中心店,全市设一处,2000平方米;镇级店,700平方米;村级店150平方米。所有商品均由公司统一配送。
记者在胡营中心店看到,光顾的农民不少,但以买农药、小包装生物肥的居多。一位骑车赶来的农民说,上超市买农药一是图个新鲜,二是质量有保证。据介绍,中心店的销售额为日均3万元左右。
两种经营业态“短兵相接”
北京德农杀入农村生资市场,首当其冲的是当地供销社。由于农村生资市场经营并未放开,长期以来形成的格局是“一主两副”:即以供销社为主,占市场的70%;“两副”是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和生产厂家直销这两块,合起来占市场的30%。寿光市供销社主任周连昌说,国家至今也没有明确生资市场的经营可以全面放开,但德农超市的进入,确是经当地政府“特许”的。
农资超市与供销社的竞争,本质上体现为两种经营业态的竞争。据记者了解,供销社系统的生资经营,是遍及乡村的老字号,但目前仍是传统的门店、柜台经营方式,或顾客点名要货,或业务员介绍。在朱崖村的供销社生资店,记者看到,与新上的德农超市相比,店面显得老旧而冷清。
超市这种现代经营业态的优势已初步崭露。德农农资超市负责人称,他们实行会员制,农民免费入会。他们对每个消费者建立消费档案,并提供跟踪服务。还实行积分制,积满300分的农民可以成为金卡会员,享受更多、更优惠的服务。不搞赊销,但对达到一定购货量的农民也实行送货。
德农超市还把供销社的“坐堂咨询”也借鉴过来,并且更善于“包装”。在胡营中心超市的咨询台前,坐堂农艺师魏凤彩的简历介绍得颇有吸引力: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已有40多年的植物病虫害诊断和防治经验,先后数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奖,寿光市惟一收编在中国当代名人辞典的农业专家等等。
魏凤彩原在供销社的门市坐堂,现在被德农“挖走”。他说,每天现场接待100多个农民咨询,多的时候有200多个。特设的咨询电话也不断,一天有100多个。记者现场看到,有两位农民前来给作物就诊。胡营镇李二村农民白学亮提着一棵西红柿苗递给他。魏诊断是由于大棚内温度过高引起叶子干枯,让他回去给大棚降温。另一位农民的茄子得了灰霉病,魏凤彩开的处方是:蚜凤宝,两瓶,用量一次12.5毫升;施宝功,6袋,用量一次一袋;扑海因,6袋,用量一次一袋。这位农民拿到处方后,便由导购员引入超市“抓药”了。
争夺战尚未分晓
寿光市供销联社主任周连昌说,目前还没有感觉到德农带来的明显压力,因为毕竟供销社的优势是长期建立起来的。但他也承认,一场“厮杀”已经展开,他们已在研究对策,并要主动吸收超市经营的优点。
周连昌说,供销社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供货与销售网络健全,各门店的商业地理位置优越,货源充足、稳定。二是产前服务到位,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感情联系。“一人连百户,服务送到家”,已是多年的实践。每名业务员手里起码联系着100户农民,对他们的生资消费需求提前掌握,一个电话,就送货上门。三是产中服务搞得最早,也最成熟。每个乡镇门店都设了庄稼医院,聘请农艺师和植保专家坐堂咨询,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四是可以赊销。我们的业务员都是当地人,天天走村串户,与农民很熟,一时手头没钱的,可以先赊后还。 寿光德农农资超市公司客户服务部经理孙大勇坦承:“我们刚进入这一领域不久,应当说目前的收入离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我们现在是扩大市场影响,树立企业形象,只要得到了农民的认同,下面就好做了。我们信心很足。”( 尹洪东 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