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服务“三农”中发展供销社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 |
作者: 发布时间:2004-08-03 访问量:
|
|
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情况分析 上半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形势下,各地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推进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力度,不断拓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和范围,供销社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好转。 一、供销社经济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上半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241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4.2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2102亿元,增长8.7%,占全部销售总额的87%;餐饮业营业额9亿元,增长11.2%;工业加工企业销售额301.3亿元,增长45.7%;农业开发企业销售额4.36亿元,增长60.3%。 销售总额是反映供销社经济规模和市场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自1998-2002年5年来连年下降,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品等经营相继好转的基础上,2003年初销售总额开始回升,且增势一路上扬。进入2004年,更呈现出“高开高走”的好势头。1月份增长13.85%,2月份增长11.96%,3月份增长13.05%,4月份增长8.8%,5月份增长14.99%,6月份增长11.94%。这表明,供销社经济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分地区看,除河北、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5省下降外,其余27个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在10%以上有新疆兵团50.4%、山东34.6%、青海34%、重庆31.4%、贵州30.2%、宁夏25.6%、浙江23.9%、江苏17.3%、云南14.8%、山西13.1%、福建12.8%、天津11.7%、辽宁10.5%、新疆区10%。 二、农副产品收购高幅增长,助农增收成效显著。上半年,全系统直接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283.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65%;通过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帮助农民实现的农副产品交易额162.95亿元,增长18.47%。两项合计供销社直接帮助农民实现的农副产品生产经营收入466.47亿元。 分月看,淡季不淡,增势强劲。1月份增长14.7%,2月份增长58.6%,3月份增长54.9%,4月份增长43.7%,5月份增长35.7%,6月份增长18%。 分地区看,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湖南、广东、海南、贵州9个省市下降;宁夏持平;其余21个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在20%以上的有新疆兵团3.8倍、新疆区1.9倍、青海1.5倍、山西76.27%、重庆57.35%、山东56.28%、四川42.67%、内蒙38.33%、云南36.96%、广西33.08%、甘肃30.65%、黑龙江30.71%、浙江30.07%、江苏20.29%。 分品种看,统计的大类品种全面增长。其中,棉麻类收购金额127.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89%;茶叶类6.03亿元,增长13.99%;畜产品类2.27亿元,增长41.88%;干鲜果品类28.94亿元,增长42.98%;粮油类24.01亿元,增长40.57%;干鲜菜类5.34亿元,增长19.46%;肉禽蛋类11.57亿元,增长11.46%。 农副产品收购额是供销社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的直接体现,供销社将此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当前农业形势看好,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是影响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额大幅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供销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牢固树立起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目前,全系统有农副产品流通法人企业3495个,经营网点16897个;农副产品加工法人企业1383个,加工网点2454个;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1198个。2003年底,全系统经营、加工农副产品且带动农户达到一定规模,经各级政府和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79家,并有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09家,流通企业308家,批发市场162家。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1.4万多个;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7211个。同时,各地供销社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领办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各种农副产品专业协会,在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上重在突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双向流通功能,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体的,多方式、多渠道的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和营销体系。 三、扩大销售保供应,农资市场主渠道地位不动摇。上半年,全系统直接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379.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4%,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1.2个百分点。其中,直接供应农民的化肥3260万吨,增长4.42%;农药48.5万吨,增长10.6%;农膜21.2万吨,增长27.02%。 分月看,销售均衡,增势平稳,农民集中买肥的习惯已基本改变。全系统直接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1月份增长11.6%,2月份增长29%,3月份增长8.9%,4月份增长16.8%,5月份增长15.3%,6月份增长10.5%。 分地区看,除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湖南、云南7个省(市)下降外,其余24个省(区、市)均为增长。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新疆区2.6倍、新疆兵团1.2倍、青海1.2倍、贵州46.4%、江苏27.3%、山西24.6%、安徽22.5%、陕西21.9%、天津21.1%、江西14.9、河南12.5%、山东12.3%、四川12.2%、广西11.6%、甘肃10.5%。 今年以来,由于国家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民优惠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购买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旺盛。据江苏省供销社对农户的调查,今年农资商品的需求增长18%以上;山西省供销社的调查显示,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每亩增加50元左右。农资商品需求旺盛,货源偏紧,刺激了化肥等主要商品价格上涨、农资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面对这样的形势,各级供销社以对“三农”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领导,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力以赴保证农资市场的供应。一是早动手、早安排,加大采购力度,备足备好货源。1一6月份,全系统购进化肥337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农药20.2万吨,增长9.6%;农膜28.6万吨,增长1.3倍。6月末,全系统化肥库存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4%。二是强化行业自律,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平抑化肥价格。各地供销社急农民所急,在政府需要的关键时刻,从自我做起,坚持公平、合法、诚信经营,严格加强价格管理,规范价格行为,在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平抑化肥价格中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如山西省农资公司本着重品质、减环节、稳价格的原则,对各种优质高效化肥实行直供;并组织了1000多名农资经纪人队伍,开展送肥上门、送肥到田间的活动;对农民直接上门购买化肥,一律在零售价格的基础上让利10一20元吨,上半年,仅此项让利340多万元,使化肥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湖北省供销社受省政府委托,从省内重点化肥生产企业组织26万吨尿素和10万吨氯化铵,按照当期出厂价格,尿素每吨下浮100元,氯化铵每吨下浮60元,由省农资公司供应全省46个主产县(市、区)农民。化肥价格下浮后比下浮前省内每吨低100元左右,比周边省低50元左右。中国农资总公司与天津市供销社等单位,于3月15日在中嘉农资超市宁河店举办了农资打假现场会,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进行了报道。广东省遂溪县供销社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假护农保春耕活动,抽调16人,配备车辆2部,共检查了300多个农资网点,从源头上堵住了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三是抓服务、建网络,大力推进农资连锁配送。目前,全系统经工商正式注册登记的农资连锁企业45家,开展农资连锁配送业务的企业有364家。如江苏省农资销售额的50%来自于连锁销售,其中,仅苏农公司就占35%,上半年的销售额为11.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安徽省供销社辉隆农资集团,已在全省发展连锁网点300多个,1一5月份,实现销售额6.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23%。山东省威海市供销社系统1640个农资连锁经营网点遍布广大农村,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湖南省湘乡市供销社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利用广播宣传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知识200多次,庄稼医院接待农民4000多人(次),开出处方3000多份,咨询服务4000多次,拆零供应农药10多吨。 四、消费品零售稳定增长,网络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半年,全系统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44.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624亿元,增长6.84%。 消费品零售是供销社受市场冲击最早,萎缩最严重业务,在相当一些地方和基层社,消费品经营已完全为个体经营。2002年,总社三届三次理事会提出了对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四项改造”,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大力发展消费品连锁经营和总经销、总代理等新型经营形式和业态,成为各地供销社的一项重要工作。两年多来,从点到面,从总社到基层,一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重塑了供销社形象,活跃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目前,全系统经工商正式注册登记的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106家,连锁店7509个;开展消费品连锁配送业务的企业310家,销售网点1.11万个。如由总社牵头组建的新合作商贸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控股和相对控股等形式,已发展连锁门店800多个。江苏省供销社上半年实现消费品连锁销售额9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5%,占系统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2%。苏果超市目前连锁门店已达1246个,其中加盟店899家,直营店347家,上半年实现销售额69.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49%,占全省供销社系统消费品零售额的60%。湖南省长沙县供销社泰阳商城充分发挥“太阳商城”品牌效应,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在衡阳开连锁店的当日销售额突破270万元,年销售额可突破亿元。浙江省供销社系统90%的连锁超市门店建在县以下集镇,日用消费品67%的销售额是在农村实现的。北京市门头沟区供销社灵泰药品连锁经营网络,以加盟连锁的形式,纳入到医保新大药房的零售连锁体系,在区内8个镇建立了9个中心医药店,各村建立了100个网点,基本实现了“镇镇有药店,村村有网点,药品质量优,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年销售额可突破600万元。 五、创新经营,多领域开拓增多降少。上半年,全系统实现商品进出口总额195.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4%,其中,进口112.15亿元,增长53.93%;出口83.29亿元,增长20.05%。再生资源销售额188.8亿元,增长46.81%。商品交易(批发)市场交易额394.94亿元,增长22.05%。服务业营业额5.14亿元,增长2.8%,其中,旅游业0.65亿元,增长80.56%。房地产开发经营收入8.97亿元,增长86.88%。其它经营收入7.47亿元,增长7.48%。只有仓储运输经营收入、资产经营收入有所下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