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年代的供销社,是连接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那时的辉煌,是县里任何单位无法相比的。进入市场经济后,供销社生存陷入困境。 ●平邑县供销社系统的债务一度达到1亿多,23职工下岗。不少基层社主任因为集体债务被多次传讯,5个主任还进了拘留所。 ●至2003年,供销社系统不但实现了规模扩张,还引导大批农民成了“小康社员”。合作社成为当地政府满意、农民积极参与、职工称赞的“香饽饽” “2002年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一年被法院传了20多次。”50多岁的付廷俊对笔者说。当时,他是山东省平邑县铜石供销社主任,这段记忆不堪回首:“全社200多职工3年领不到工资,这供销社主任当得不气派不说,还得天天应付债主和法院的‘围追堵截’。和我一样,县里不少基层供销社主任因为集体的债务进了拘留所。” 困境:全省供销社剩下40多万名职工、10万名离退休干部和几万名遗属,还有一笔又一笔沉重的债务 张建军是滨城区一个乡镇供销社的主任,不到40岁,看上去却像50多岁的人。他基本上没事可做,供销社除了他,还有一个会计在上班,也就是每到月底到各个店收收租金,此外,再应付债主们讨债。 “讨债的现在也来少了,因为来了也没辙。每月几千块租金还不够老同志的医药费。”旁边的会计老王说,“都是前些年集体欠的账,法院来了也没钱。” 这个供销社名存实亡。自1999年开始,200多名职工全部下岗,门市部被个人承包。 “大部分老职工辛苦一辈子,连医药费也报不了。”老王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山东省大部分基层社都陷入困境。王守祥见证了供销系统从辉煌到衰落的过程。他现在是平邑县供销社监事会主任,在供销社工作了30多年。 “过去,供销社负责农村所有商品供应和农产品收购,作为连接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其辉煌是县里任何一个部门和单位都无法相比的。”王守祥说,“计划经济结束后,个私经济迅猛发展。从1995年开始,平邑县供销社陷入困境,到2000年底,全县供销系统债务高达1亿多元,3000多职工有2000多人下岗,在岗的能领到工资的也不多。” “这是山东省供销社系统陷入困境的缩影。”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主任白志刚说,“伴随着经济转型,直至2001年放开棉花经营,供销社失去了一项又一项商品、一个又一个行业的专营权,剩下的是40多万名职工、10万名离退休干部和几万名遗属,还有一笔又一笔沉重的债务。” 破茧:初步形成上联龙头公司、下联农民、覆盖广大农村的经营网络。全省一半以上基层社复苏 “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供销社只能等死。想生存,必须轻装上阵。”从2002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平邑县供销社采取破产重组、以资抵债、闲置土地划拨部分抵债、资产回购(重组后企业将抵债的土地等资产从银行购回)等手段,使全县供销社系统甩掉近1.1亿元包袱,贷款余额不足600万元。 减债后的平邑县供销社轻装上阵,在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运营机制基础上,集中精力,对县直公司、基层社经营网点的有效资源整合和开发,建设改造了大批经营网点和设施,采取连锁经营、专业化经营等形式,建设网络,初步形成上联龙头公司、下联农民、覆盖农村的经营网络。 据县供销社主任王光瑞介绍,该社已在6个基层社设立了营业面积达600平方米以上的“上海联华超市”连锁店,日营业额均在3000元以上,是过去普通门店5倍多。2003年底,超市延伸到了大村,在柏林镇元郭村设立“超市型”便民店,吸引了十里八村的村民,日均营业额达2000元以上。在农资经营上,则组织9个乡镇基层社加盟到省农资公司,挂牌成立了农资合作社,受到农民信任和欢迎。通过设施改造和开发,基层社建筑成了各乡镇最好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全县新安置职工900多人。 像平邑县供销社一样,山东省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基层社开始破茧。 突围:现代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已星火燎原,供销社系统快速发展 在卸除债务的基础上,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发展新思路是:在县城建购物中心,在乡镇建购物区,在大村或交通要道建综合便民店或综合服务社,通过改造,真正使供销社的经营设施成为当地规模最大、业态最先进、形象最佳的经营场所。 莒南县供销社自2002年以来,努力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县、乡、村三级经营网络。目前,该社在县城建起由苏果、开元、联华、银鹰家电等7大品牌超市组成的日用消费品经营“兵团”,销售额占县城消费品市场份额的80%。以这些超市为龙头,向乡镇、村辐射,发展连锁超市,80%的基层社建立起综合服务中心,30%的村建立起规范化的购销合作社。2003年,该社实现商品销售14.45亿元,实现利税3108万元。 平邑县丰阳供销社则组建了生猪专业合作社,与济宁原种猪场建立合作关系,投资建造猪圈,购进一批“瘦肉型”种猪,繁殖后由社员饲养。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建立了“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共养共销”的合作关系,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价格收购”的办法,并与上海市食品公司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每育成品猪达120头,厂家即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元的优惠价格上门收购,既避免了市场风险,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平邑县供销社还因势利导,先后组建金银花、果品、农资、家具、石材等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以本地产业化优势为基础、以供销社为纽带、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手段”的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不但实现了供销社自身的规模扩张,还引导大批农民成了“小康社员”,合作社成为当地政府满意、农民积极参与、职工称赞的“香饽饽”。 据了解,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目前已组建专业合作社1000多个,村级综合服务站2万多个,职工50万人,经营服务涵盖棉花、果品、蔬菜、水产品等各种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2003年,全系统完成销售收入683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供销社系统之首。正如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所说:“供销合作社目前在山东已经成了规模最大、领域最广、影响最深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4年06月07日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