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供销合作社主任罗群力
利津县供销合作社辖6个基层社、10个直属企业,其中4个棉花加工企业。与多数县级供销社相比,我们的经济基础较差。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将重新振兴供销合作事业的切入点放在棉花产业上。2003年全县植棉40万亩,已达到人均近2亩,总产籽棉1亿多公斤,皮棉70余万担,仅棉花种植一项棉农即实现总收入7.3亿元,人均3056元。如果供销社在这样一个涉及全县农民生计、党委政府非常关注的产业上发挥重大作用,将对恢复和确立供销社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赢得政府和农民的信任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从棉花良种的研制、繁育、经营入手,发展棉花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一、从科技入手,狠抓棉花良种繁育,完善优质棉推广体系
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关键,也是棉农增收、棉花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近年来,我们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加快新品种引进和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推进全县棉花一致性和标准化种植,改进了棉花纤维品质,增强了棉花抗御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了棉花单产。
一是大力推广“山农丰抗6号”、“99B优系”两个主流品种,扩大其种植面积。我们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达成合作协议,联合建立“山农丰抗6号”、“99B优系”等示范繁育基地5000余亩,已累计繁育良种35万公斤。经有关专家鉴定,种子纯度、成熟度、健籽率等项指标均能达到一级良种标准,可以满足我县30万亩棉田品种更新换代的需要。其中与山农大联合繁育的“山农丰抗6号”,在去年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平均籽棉产量仍超过了260公斤,相比于常规抗虫棉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以盐窝镇十东村良种棉基地为例,同样是面临严重涝灾和病虫害危害,基地平均亩产量为280公斤,高出邻近村40公斤以上,仅此一项,棉农人均多收入280元。经过争取,我们取得了这两个棉花品种的经营权,以授权委托形式在全县范围内统一销售山农丰抗6号、99B优系等优质棉种14.5万公斤。去年,两个品种种植面积14.7万亩,占全县棉花种植总面积的37%,成为全县棉花种植的主流品种。
二是在抓好常规抗虫棉推广种植的同时,努力研发棉花新品种。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设的中绒棉研制实验基地50亩已取得成功,收购棉种5000余公斤,预计今年可推广种植3000亩。这一品种是山东农业大学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开发的新品种。种植实践证明,该品种平均亩产量280公斤以上,平均衣分41.8%,纤维长度31.2毫米、比强度23,麦克隆值4.8,产量和质量优势都很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我们还积极与中棉所合作,取得了他们的技术支持,成功地引进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45,目前已确定发展示范繁育基地1100亩,发放良种1250公斤,并提前与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今年,中棉所还将来我县考察,就联合研制适宜黄河三角洲土壤气候条件的新品种进行专题洽谈。
二、组建棉花协会,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组织体系
(一)成立县棉花协会,确立了棉花协会在棉花产业中的地位。我县被省社确认为全省发展棉花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之后,我们随即成立了县棉花协会。协会吸纳省内外棉纺企业、油棉加工企业、农资经营企业等团体会员20个,相关部门及乡镇分管领导、村委会、植棉大户等个人会员33个,并特聘3位棉花专家为特邀会员。同时,建议县政府成立了棉花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协会为常设工作机构,建议在领导小组建立棉花自然灾害群防群治体系。两个建议均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亲自出面与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和重点植棉村两委班子协调沟通,成立了专门组织,形成了全县棉花生产综合协调、管理的机制。这一机制在雨季抗涝救灾,中期枯、黄萎病防治,后期虫害防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大灾之年全县棉花丰收奠定了基础。在棉花收购价格大战中,协会还就如何控制混乱的棉花价格等问题展开磋商,并采取一致措施,对棉花收购价格进行了多次引导和规范。同时,还先后4次召开会员协调会,就价格走势展开讨论和分析,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因抢购资源而造成的重大损失。
(二)大力发展各类棉花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我们依托各棉厂和基层社,积极兴办良种繁育、优质棉种植等各类的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上有棉花协会,下有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优质棉专业村发展的局面。全系统已组建了棉花良种生产专业合作社3个,优质棉生产专业社7个,发展优质棉专业村26个,建设基地3.2万亩。各专业合作社按照“引导棉农干、做给棉农看”的原则,都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样板田或示范田,逐步发展起统一品种、成方连片的优质棉基地或棉花生产带,优化了棉花区域布局,解决了棉花品种杂乱差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我们以各棉厂为依托,通过专业社、专业村与棉农签订了加价收购合同,根据衣分高低,分别加价0.05-0.1元收购,仅此一项就为棉农增收达80余万元。
三、推进农资连锁,提高服务水平,构筑综合服务体系
棉花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服务是关系到棉花丰产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把抓好全程服务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从市场信息、种植技术、防虫治病、新技术推广应用到良种引进、物资供应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解除了棉农后顾之忧。
一是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市场放开之后,农民中普遍存在“一怕一盼”的问题:怕农资有假,盼货真价实。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系统内最具实力的生资公司和绿园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县级配送中心,并以“利津供销农资”为统一品牌,从全县105 个经营网点中筛选出33 个作为首批加盟连锁店,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农资商品连锁经营网络。网络建成后,采取统一布点、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指导价格的“四统一”经营模式,全年销售各种化肥3.2万吨,农地膜620吨,农药60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棉花生产之需。在抓好业务经营的同时,各加盟网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联户包村销售、送货上门销售,40余部送货车常年下乡送货,总量达3万余吨。同时,农资网络与系统内各棉花专业合作社、专业村达成协议,面向社员优惠价供应农资,累计向棉农让利30多万元。目前,以“利津供销农资”为统一品牌的连锁经营网点已发展到40家,遍布全县5镇4乡,覆盖率达70%以上,为棉花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二是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为切实抓好科技服务,县社成立了专门的科技服务领导小组,并拿出专项资金,长期聘请三名棉花植保、农学和育种专家为专职技术顾问。三位专家多次应邀来利津讲课,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达1300余人次。期间,还先后4次在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向棉农讲授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受到农民热烈欢迎。在全县黄萎病、枯萎病大面积暴发期间,我们还及时发布虫情预报,提出防治意见,发放科技资料2万余份,为抗灾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长达40余天的抗涝救灾工作中,县社4名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分别写出棉花涝灾情况调查、涝灾之后棉花管理补救措施等文章,为领导部署抗涝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棉农抗灾自救提供了帮助。
总结一年来的经验,我县实施的棉花产业化经营虽然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但对于推动全县棉花产业发展还是相当有效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自身定位,明确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政府和农民的信任。今年,我们将在省、市供销社的指导帮助下,努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我县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为推动棉花产业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