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总社直属企业: 2003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供销合作社的正常经营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至6月份,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汇总实现利润7.3亿元,创199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一、上半年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基本情况 (一)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今年供销合作社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第一个月就实现汇总盈利,以后几个月实现的利润总额逐月递增,到6月末,全系统盈亏相抵后汇总实现利润7.3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5亿元相比,减亏增盈8.8亿元。其中县以上企业实现利润8.4亿元,同比增盈7.9亿元;基层社实现利润为亏损1.1亿元,同比减亏43.6%。分行业看,全系统农资企业实现利润为亏损0.2亿元,同比减亏75.9%;棉麻企业实现利润3.6亿元,扭亏增盈幅度达274.9%。分地区看,全国36个汇总单位中有15个单位实现盈利。其中,重庆、青岛、浙江、新疆兵团、山东、天津、河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总社)直属企业、宁波9个单位增盈,上述单位中重庆、青岛、浙江、新疆兵团4个单位增盈幅度均在100%以上;上海为减利,山西、宁夏、新疆、吉林、北京5个单位扭亏为盈;全系统有21个单位亏损,其中,厦门由盈变亏,四川、湖北、江苏、河南、青海、甘肃、江西、福建、辽宁、贵州、陕西、云南、黑龙江、海南、广东、广西、大连17个单位减亏,湖南、安徽、内蒙古3个单位增亏。 今年1至6月份,全系统盈利企业盈利额22.2亿元,同比增加5.7亿元,增长34.3%,亏损企业亏损额14.9亿元,同比减少3.1亿元,下降17.2%。全系统亏损面为25.7%,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二)销售收入增长较快 受“非典”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社会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8%,但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销售收入在困难的情况下不降反增。今年1至6月份,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60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4.6亿元,增长19.7%。其中县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68.3亿元,同比增加253.1亿元,增长22.7%;基层社实现销售收入241.2亿元,同比增加11.7亿元,增长5.1%。分行业看,全系统农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1.8亿元,同比增加16.5亿元,增长4.3%;棉麻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0.5亿元,同比增加151.3亿元,增长63.2%。 全系统36个汇总单位中,重庆、总社直属企业、新疆兵团、广东、内蒙古、新疆、宁波、天津、四川、湖南、山西、浙江、江苏、湖北、安徽、青岛、山东、福建、大连、黑龙江、陕西、河南、广西、云南、吉林、河北26个单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其中重庆、总社直属企业、新疆兵团、广东、内蒙古5个单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在50%以上,其他单位的销售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如“非典”重点疫区北京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9%。 (三)费用控制成效明显 全系统费用总额12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亿元,增长2.1%,这一增幅远远低于销售收入19.7%的增幅,说明全系统费用控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经营费用47.1亿元,同比增加3.4亿元;管理费用61.6亿元,同比减少0.4亿元;财务费用18.1亿元,同比减少0.3亿元。全系统费用水平7.9%,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县以上企业费用水平8.1%,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基层社费用水平6.9%,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四)资产质量继续提高 今年1至6月份,全系统资产总额4793.1亿元,同比增加89.3亿元,增长1.9%,其中流动资产总额3266.6亿元,同比增加138亿元;负债总额4229.2亿元,同比减少13.5亿元,下降0.3%。其中流动负债3651.6亿元,同比减少16.1亿元;所有者权益563.9亿元,同比增加102.9亿元,增长22.3%。社员股金数额波动不大,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截止6月末,全系统社员股金78.3亿元,其中基层社42.9亿元。 二、上半年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较好的主要原因 一是全系统几年来指导思想明确,“四项改造”的动力在经济成果上逐年体现出来,连续3年的扭亏为盈为今年上半年效益的提高打下了基础。从2000年开始,供销合作社已连续3年实现汇总盈利,而且一年一个台阶。特别是2002年,供销合作社一改过去2年到年底才能实现汇总盈利的局面,提前一个季度实现汇总盈利,这为今年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实现开门红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今年以来,四川、河南、浙江、新疆、陕西、江西、吉林、安徽、江苏、黑龙江、山东、山西、云南、辽宁、福建、内蒙古、甘肃、广东、天津、湖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都对供销合作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的地方省委书记亲自到供销合作社调研,听取汇报,作出指示。各地党委和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是各地狠抓扭亏增盈工作不放松。虽然总社前几年确定的“扭亏”任务已经完成,但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把扭亏增盈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不少地方都制定了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直接促进了扭亏增盈工作的深入进行。 四是社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几年,供销合作社企业通过改制、重组、破产、兼并、拍卖、托管等办法,消灭了一些亏损源,企业不再发生新亏损的机制正在建立,这些措施为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持续好转创造了条件。 五是减债减负工作成效显著。沉重的债务负担是影响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通过落实财务挂账处理政策、对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与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协商减免债务、债务重组、以资抵贷、盘活资产等办法,积极削减债务包袱,不少地方的供销合作社因此实现了轻装上阵。 六是棉花价格持续坚挺,棉花企业效益大增。今年上半年,国内棉花价格始终在每吨13000元上下波动,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坚决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组织销售库存棉花。上半年,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0.5亿元,同比增长63.2%,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扭转了上年同期亏损2亿元的局面。 七是国家的经济大环境较好。“非典”对我国2季度国民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增速回落3.2个百分点,但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仍创增长8.2%的佳绩,这对供销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要理清思路,认清形势,坚定为“三农”服务的办社方向,积极开拓市场领域,把所属控股和参股企业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实现外引内联,要积极响应总社的号召,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所属企业和经营网络。 二是社有企业改制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总社三届四次理事会提出,今年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深化“四项改造”,对社有企业来说,就是要加快以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的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不发生新的亏损的机制。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报表数字看,全系统股份制企业户数为5270家,与上年相比没有明显增加,全系统社有企业的改制面只有45%,改革的余地还很大。下半年,各地供销合作社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积极推动社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造。 三是基层社的改革力度尚需加大。从上半年的报表数据看,在全系统销售收入增长19.7%的情况下,基层社的销售收入只增长了5.1%,发展态势明显落后于县以上企业,而且全国基层社整体上还处于亏损状态,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对供销合作社的网络改造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具备一定实力和基础的基层社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壮大实力,巩固阵地,为全系统经营网络的整合创造条件。 四是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减债减负。目前,供销合作社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89%,沉重的债务包袱是影响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各地供销合作社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抓紧研究落实供销合作社财务挂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同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协商沟通,争取用较少的资产了断全部债务,使企业实现轻装上阵。要继续加大企业破产、合并、分立、重组的力度。要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充分挖掘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达到增资减债的目的。 五是继续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从供销合作社的情况看,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各地供销合作社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模式。无论是改制的企业还是未改制的企业,都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强化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防止决策失误带来的资产流失和债务的增加。 六是要克服惜售心理,积极销售库存棉花。今年棉花市场形势很好,价格走高,部分棉花企业存在惜售心理。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扩大20%以上,预计新棉上市后,棉花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价格也将回落。当前,各地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要抓住有利时机扩大销售,加大棉花出库力度,防止价格下降带来的市场风险。 稿件来源:总社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