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村社共建”被定义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效载体和供销合作社推进基层服务创新重要抓手”的重大改革,如今正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开展。让我们跟随中华合作时报记者去一探究竟,看看党建如何带动社建。 一幢幢新房整齐划一,一条条道路整洁卫生,文化广场、健身器材设施一应俱全。与两年前相比,山东临沂莒南县道口镇西野埠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西野埠村党支部书记汲广许:过去村集体没什么收入,别说建广场,修条生产路都会为钱发愁。 莒南县道口镇西野埠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变化,完全得益于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开展的“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 空口白牙不好使,我们只身体力行 2014年道口镇上供销合作社与该村进行“村社共建”,通过共建社区服务平台、农民合作社等项目,年实现村集体增收6.5万元。其中,野埠岭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棚蔬菜、红薯种植,并开展红薯深加工,仅此一项村集体就分红收入2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今年50多岁的徐德芳曾是村里的贫困户,通过给合作社加工红薯,一年就挣6000多元。 西野埠村党支部书记汲广许:现在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增收,村集体能给群众办实事。有了增收门路,农民也富了;村集体增收后,终于把多年搁置的生产路给修了,同时拿出资金改善了村里的卫生环境,村“两委”在村里也有了威望。 数据: 在山东,受益于“村社共建”的村庄和农民还有很多,截至2016年5月底,全省已实施“村社共建”的村有13362个,增加村集体收入3.9亿元,带动农民年增收5.3亿元。其中3万元以上的村有4127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1372个。 面对农村“空壳”,我们有党政支持 “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处议事、无心干事”一直是困扰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而且一些农村面临“空壳”压力,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集体增收乏力,经济的“空壳”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治理的“空壳”。 2012年底临沂莒南县社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社共建”,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共建项目、土地租赁以及获取组织费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抓手和载体。同时,供销合作社通过这种方式,创新了基层组织建设,拓宽了为农服务方式,密切了与农民利益联结。 因此,2013年9月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山东省社在全系统推进“村社共建”创新工程,构筑四位一体。 合作机制:村“两委”、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组织四位一体 工作机制:党政支持、组织推动,供销主导、部门联动“四位一体”、利益共享 多方共赢:共建农民合作社、共建服务中心、共建发展项目、共建干部队伍 为推广基层经验做法,山东省社先后组织召开了“村社共建”理论研讨会、分片座谈会和全省经验交流会,专门制定出台了“村社共建”创新工程5年实施规划,并将其列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六大创新工程”之一。 不到4年时间 这项创新在现实中迸发出 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 201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两办将“村社共建”纳入精准扶贫。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社村共建”被写入山东省委一号文件。截至2015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已全面开展“村社共建”,17个市和124个涉农县(市区)党委政府或组织部门全部下发专门文件对此进行部署,临沂等市设立专项资金。 交叉任职,我们的诉求党知道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巡视员孙国伟告诉记者:‘村社共建’把党的组织建在合作社里,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共建干部队伍,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就可以通过合作社这个桥梁落实到农民群众身上,而农民社员的声音和诉求也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党组织及时反映到各级党委政府那里。 共建党组织也为供销合作社与共建村的长期合作、长远发展培养了干部队伍,提供了组织保证,使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在组织上经济上的联系更加密切。目前,全省交叉任职人数已达2833人。 案例一: 莒南县石莲子供销合作社联合郝家庄村“两委”,在共建的莒南县绿园合九果蔬专业合作社中,设立了兼合式党支部,吸纳该村38名党员加入该支部,推进了合作社、农产品基地等共建项目。 案例二: 为发挥党员带社员的引领作用,枣庄市山亭区开展了党员带小户、带散户、帮困难户脱贫的“两带一脱”活动,同时推出“两培一推”举措,把党员社员培养成种植经营能手,把种植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生产技能强、经营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推荐到合作社理事会等岗位任职,发挥领头羊作用。 案例三: 山亭区冯卯镇对沟村的徐庆民联合社员和供销合作社、村“两委”一起共建了庆民土地流转合作社,成为村里的土豆种植能手,换届选举后,他被纳入村后备干部培养。“村里现在有2/3的人外出打工,需要储备像徐庆民这样的‘能人’。”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吉山说。 互利共赢,党说农民的利益是NO.1 山东省社提出,明晰参与共建各方的利益关系,按照市场化原则,确保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目标:让“村社共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强本固基、富农兴社。 第一:坚持把帮助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到2015年底,共建村农民增收达18.03亿元 第二:保证共建村集体得到合理合法的经营服务性收入,全省参与共建村增加集体收入3.63亿元 第三:确保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可持续,参与“村社共建”的基层社和企业实现盈利2.32亿元。 此外,“村社共建”还与党的重点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与落实整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与各级下派“第一书记”结合、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 数据: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村社共建”共建农民合作社6264个、村建成服务中心1051个、项目15500多个,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业与12149个村开展了共建,占到全省行政村的近20%,实现了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向村居延伸,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探索出了供销合作社开拓经营服务、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村集体增加经营服务性收入、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日前,山东省村社共建培训基地揭牌暨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莒南县举行。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侯成君说:“‘村社共建’已成为山东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靓丽名片,在莒南县委党校设立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村社共建培训基地,正是省社党组顺应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和全国全省各地到莒南现场学习热情高涨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省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现实选择,更是让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纵深推进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