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农业领域出现一些重大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种植成本日益提升,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土地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有人断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迎来历史拐点,谁抓住这一点,谁就能在农业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山东抓住被国务院列为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四个试点省份之一的契机,从土地托管探索起步,到供销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社村共建”,再到建立为农服务中心,形成“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正走出一条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在田间地头采访,记者深切体会到:这些探索既使得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国家队”呼之欲出,又让市场经济中经营惨淡的供销社迎来新生。 土地托管让供销社与农民深度合作 国庆节刚过,记者在嘉祥县万张镇新建的为农服务中心,偶遇月屯村的张以岭。7亩地的玉米刚收下,他就骑摩托车,心急火燎地来为农服务中心请求收购。 “打工一天收入三四百,耽误不起啊,着急出门!”他的心情可以理解:玉米晾晒慢,四五千务工收入“打水漂了”!听说这有粮食烘干塔,烘干后可直接销售,他欣喜不已。秋收后,全村准备把1000多亩地托管给供销社打理,再也不为种地耽误打工发愁了。 种粮大户的“烦恼”,供销社也能解决。 作为宁阳县郭家临邑村的种粮大户,刘恒栓承包土地的面积达到200亩。但雇工和流转的高成本,让他越来越力不从心。今年,他与宁阳供销现代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签了一年的托管合同。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机械作业……他想要的服务几乎都能满足。“比如打药,省供销社农业服务公司调来飞机,一趟就能打500多亩。” 土地因规模化服务,反而“种”地更好了。 记者经常跑农村,听到最多的就是:打工耽搁种地,种下就不大管了,能收多少算多少。 托管后,因为供销社农资成本低,而且采用宽幅精播、种肥同播等一系列农业新科技,产量明显提高。比较突出的郓城县张营镇张一村,土地托管后,包括供销社服务费在内,每亩节支增效竟达937元! 从汶上、梁山发源的土地托管,本为解决“无人种地”探索出的一种模式,现在看有“一石四鸟”之效:农民得实惠,供销社有收益,村集体经济壮大,地力还得到保护。 土地托管如火如荼,对供销系统服务的精准程度提出要求。去年,在省供销社的引领和高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当地供销社开始探索布局为农服务中心,每个辐射的半径3公里左右、面积3—5万亩,雄心勃勃地将全市130多万亩耕地全部纳入土地托管服务范围。省供销社将这种实践总结为“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模式。 全省还开通了“96621服务找供销”服务热线,倒逼各级供销社履行为农服务职能。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252万亩(不含复种指数),其中全托管151万亩,全省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503处,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1500处左右,基本覆盖涉农乡镇。 通过托管服务,第一产业实现“接二连三”。高密、莒南等供销社分别与望乡食品、金胜粮油等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合作,标准化的种植替代了原料进口,也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目前,美国国民、法国罗盖特等国内外大型粮油企业也都主动与供销社谈扩大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副部长刘守英告诉记者,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接连不断到山东参观的三农专家感叹,20多年来,农业“统分结合”,但并未找到实现“统”的有效路径,在这方面山东供销社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土地托管,也让供销社找到了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方式。相比原来简单的供和销,实现了供销社与农民的深度联合,真正具有“合作”的色彩。 为农业“输血铺路”巧解农民金融和流通难题 苏留庄镇后屯村是夏津县重点打造的旅游村。去年,村里的小超市变身“米客商城”的村级服务社, 店主孔秀珍说:网上下单后,可享受供销社统一的物流配送服务,也为村民提供收发快递、代卖农产品、缴费等服务。 我省供销社有着基本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即便如此,去年供销社系统实现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省的10.6%! 为什么出现这个反差?省供销社副主任王立来说,每一个流通企业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有“网扣”无“网络”。作为农村流通的传统势力,山东供销社全面拥抱互联网,实施农村现代流通创新工程。 6月2日,省供销社与京东签署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供销社平台与大型电商的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双方共开展8个业务合作单元,其中乡村推广员已有近3万人,日用品联采分销、农产品上网销售也开始了。 农产品卖出去了,但投入缺钱,又贷不到款怎么办?这是当前农村普遍的难题。 滕州级索村村民奚道民常年种马铃薯,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今年他并没有为购买农资发愁,因为他顺利地从所在的级翔果菜合作社贷款2万余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是一家由供销社领办的合作社,负责人李全才说,“合作社内部进行信用互助,股金可供社员之间相互担保贷款,入股的社员年底还可分红。” 今年6月,级翔果菜合作社得到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审定验收,在全省率先拿到信用互助业务资格认定书。 省供销社副主任于庆峰说,目前有216家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合作社,互助资金规模达12亿元。 省财金投资公司还与供销社系统75家企业共同组建了总股本3.26亿元的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可撬动32亿元的银行资金投向“三农”,提升了供销社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服务能力。 在农村,市场经营主体不少,但大多比较分散、规模小,服务功能较弱。如何聚集资源,助力土地托管?山东供销社把农业市场经营主体“串联”起来,牵头领办各类合作社,并组建镇、县两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高密市阚家合作社联合社就是由11家合作社联合组建,基层供销社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不超过20%,联合社又与高密市供销社下属企业孚高农业服务公司共同建设为农服务中心,联合社投资比例不低于70%。照此计算,农民社员在为农服务中心的持股最低为80%×70%=56%,这就确保了农民的主体地位,而且以利益联结,保证了可持续运行。 目前,全省供销系统已领办农民合作社11582家,组建专业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680家、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470家、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61家。 由供销社编织的实体性经济组织的大网正在成型,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联。 社有企业发展为农服务必须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协调联动的服务体系。这个改革被称为“3控3×6+1模式”,即:省、市供销合作社整合社有企业优质资源组建龙头公司,县级供销合作社组建农业服务公司,县以下分公司建设和运营为农服务中心,各承担6项为农服务功能。“+1”即为涉农部门搭建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 社村共建也是我省供销社改革的精品力作。 我省很多村庄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集体增收乏力,经济的“空壳”,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治理的“空壳”。蓬莱南王街道徐家沟村,樱桃种植面积达500多亩,但村集体几无收入,10多万元村干部的工资拖欠10年之久。 改变始自去年。南王供销社瞅准周边村庄大面积种樱桃的优势,与村委共同筹建了一处1800平方米的樱桃批发市场,吸引了周边10多个村果农入市销售樱桃,全国各地商贩200余人前来驻点收购。徐家沟村当年就还清了欠款。 山东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将当地具有服务优势的供销社引入,在带动村民致富过程中,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和社会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的新路子。 这项工作纳入到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全省17市、126个县(市、区)党委或组织部下发文件推动这项工作。目前,全省共建村已达9336个,实施共建项目1.4万个,干部交叉任职1908人,为村集体和农民分别增加收入2.9亿元和15.83亿元。 从农民到村集体,从农业到农村,这些变化说明供销社虽然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落伍,但依然是为农服务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最有条件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继农业产业化后,服务规模化创新又在山东生发,这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更与山东供销社基础较好、敢于探路有关。瞄准定位,自我改造,供销社综合改革还在路上;明晰产权关系、提升供销社服务能力与水平,“三农管家”的潜力依然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