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 ◆“社村共建”村6600个,共建项目1.3万,上半年为村集体增收1.3亿 ◆17市114个区县党委或组织部门发文,推动这一工作在全省迅速铺开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一边是前景广阔却面临“空壳”压力的一些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有些村集体增收乏力,经济的“空壳”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治理的“空壳”。 一边是比新中国还要“年长”的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度辉煌,却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尴尬,而今怀抱着复兴的光荣与梦想。 二者在各自突破困境之时找到了连接点。供销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一项被定义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的重大改革,正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开展。一招走活满盘棋,在这场改革中,基层党组织强本固基,供销社也找到了为农服务的新方向,趟出了一条新路。 从“空壳”到“实心” 办实事树威望,巩固农村执政基础 6月18日,久旱之后迎来一场大雨,莒南县相沟镇王祥社区黄烟种植大户昝立祥赶紧跑到地里察看,“真是送来一场及时雨。” 昝立祥现在流转了193亩土地种植黄烟,最初却只有三五亩,“现在像我这样的大户有22个,看到收益后,村里申请的人多了,甚至需要抓阄来确定。” 王祥社区党支部书记昝永富告诉记者,过去社区集体收入一年只有万把块钱,村两委想修一条生产路,找到村民人家直摇头……这种转变始自2013年5月,相沟供销社联合王祥社区,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规划实施了共建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基地等六个共建项目。 宏图烟农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村两委发挥组织优势负责流转土地,而供销合作社则发挥好服务和销售的优势。昝立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供销社统一采购化肥、农药,光农资 成本就能比原来降低至少10%;土地集中机械化作业,人工成本大大节省。总体来看,平均每亩地纯利润从1000元提高到1600元。 宏图合作社带动社员增收536万元,村集体分到组织费9.8万元,加上共建社区超市、养殖合作社等收益,去年一年增加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17.9万元。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空口白牙不好使’,现在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致富增收,村集体能给群众办实事。”昝永富告诉记者,村集体增收后,终于把多年搁置的生产路给修了起来,同时拿出资金改善村里的卫生环境,村两委在村里也树立起威望。 据省供销社主任侯成君介绍,为助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省供销社在总结临沂及莒南县等地经验基础上,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与支持,逐步探索出了“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的路子,并形成了“四位一体”服务机制,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合作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通过 共建农民合作社、共建服务中心、共建发展项目、共建干部队伍,实现多方共赢。 在共建过程中,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共建项目、土地租赁以及获取组织费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村两委有带领农民致富的强烈愿望,但苦于没有资本和管理能力,‘村社共建’则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抓手和载体。”莒南县委书记陈一兵说,这也是制度设计的初衷,今年莒南要实现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社“社村共建”村6600个,共建项目1.3万个,今年上半年共为村集体增收1.32亿元。 党组织建到合作社里 “党建”与“富民”无缝对接 “党建带社建,把党的组织建在合作社里,供销社与村两委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共建干部队伍,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就可以通过合作社这个桥梁落实到农民群众身上,而农民社员的声音和诉求也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党组织及时反映到各级党委政府那里。”临沂市供销社主任陈相平说,“社村共建”三年多来,临沂市已在922 个村开展了“社村共建”工作,基层供销社和村“两委”交叉任职221人。 “我们种的草莓、韭菜收获后,郝起可、郝启欢等党员代表,带头跑市场,蔬菜以高于市场1-2毛钱的价格直供超市。”莒南绿园合九果蔬专业合作社一位社员说。 莒南石莲子供销社联合郝家庄村“两委”,在共建的莒南县绿园合九果蔬专业合作社中,设立了兼合式党支部,吸纳该村38名党员加入该支部成为兼合式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组织保障作用,推进了合作社、农产品基地等共建项目。 为发挥党员带社员、党建带社建的引领作用,枣庄山亭区开展了党员带小户、带散户、帮困难户的“两带一帮”活动,同时推出“两培一推”举措,把党员社员培养成种植经营能手,把种植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生产技能强、经营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推荐到合作社理事会等岗位任职,发挥领头羊作用。去年11月,省供销社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 山亭区冯卯镇对沟村的徐庆民联合社员和供销社、村两委一起共建了庆民土地流转合作社,成为村里的土豆种植能手,换届选举后,他被纳入村后备干部培养。“村里现在有2/3的人外出打工,需要储备像徐庆民这样的‘能人’。”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吉山说。 “‘社村共建’中的合作社就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交叉任职为合作社经营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后备力量。”省供销社巡视员孙国伟说,目前,已有1200名干部在“社村共建”中实现交叉任职。 从“四位一体”到“多方共赢” 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长效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认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是一项稳定农村基层组织与延伸供销服务的重大制度创新。 经过不到两年时间,这项创新在现实中迸发出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一个部门推动的改革最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支持和认可,被写入今年省委一号文 件,17市、114个区县党委或组织部门发文,推动这一工作在全省迅速铺开,临沂等市将这一工作纳入县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内容,并设立专项资金。 枣庄山亭区冯卯供销社主任王慎祥是一位在基层干了30多年的“老供销”,说起这项改革,他眼睛一亮:“这是供销社复兴的机遇和春天。” 供销社在很长一段时期,一直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上世纪90年代后,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市场竞争加剧,供销社一度经营困难。王慎祥认为,通过“社村 共建”,供销社不断巩固和拓展自己的经营服务阵地和经营服务领域,实现基层组织向村居延伸,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解决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供销 社服务范围扩大,效益自然也会增加。 土地托管是山东省供销社率先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滕州市姜屯供销社联合张寨村第一书记和黄庄村两委,共同发起成立了润康植保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了2000亩。“平均算下来,我们一亩地农资和各种服务收入是200块钱,农民一亩地节支增收600-800元。”姜屯供销社主任宋于玺说。 “社村共建,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组织‘四位一体’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形成一套利益联结机制。”侯成君说,这项创新还处于发展之中,关键是能建立强村固基、富民兴社长效机制,未来要在明晰产权关系、处理好各方利益,提升供销社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着力,提高共建水平。 按照计划,到2018年底,全省计划共建村达到13000个,通过几年努力,全面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供销社自身发展,努力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