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扩内需的关键领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
随着党和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政策的落实,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必须看到,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需要大力提升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而要形成稳定的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尤为紧迫和重要。在这方面,供销合作社系统显然大有可为。
一、开拓农村市场面临着严峻挑战
我国有两亿多个农村家庭和近8亿农村人口,农村市场十分广阔,消费潜力巨大。但要把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农村市场的建设。
农村市场流通秩序问题凸现。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有的农村商品流通格局被打破,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个体工商户、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合作组织、流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迅速涌现,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流通主体多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方式落后,给农村流通秩序带来了冲击。
农村市场流通成本高。在广大农村,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差,使得商品的运输成本偏高;由于农民居住分散,购买力低下,具体到某一区域,市场容量有限,商家很难批量采购,从而使得交易费用、采购价格随之上升;同时,由于商品周转率低,库存积压也增加了相关成本。另外,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以小百货、夫妻店等方式为主,缺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这些因素都使得农村流通成本高、利润率低,难以吸引商业资本流入。
农村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研究不够,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淡薄。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对商品的需求更关注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同时,一些富裕地区农民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一些企业,未能充分考虑农民的消费心理和农村地区差异的因素,致使其产品难以满足农村的消费需求。
城乡市场规模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村市场在持续扩大。2008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753亿元,是1978年的33倍。但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市场规模在扩大的同时,相对份额却在不断下降。1978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7.6%,而2008年这一比重只有32%。目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约2/3,而消费总量却不及全国的1/3。这除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外,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得益于家电、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的政策作用,我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4%,高于县以上城市两个百分点,多年来农村消费持续低于城市的格局暂时得以改变,农村市场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着力点。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这个势头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发挥供销合作社开拓农村市场的独特优势
实践证明,只有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开拓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才能使农村市场的开拓与扩大真正落到实处。
供销合作社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几十年从事农村流通工作的经验,拥有完善的经营网络和人才队伍,是参与农村流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发展专业合作社3.6万个,行业协会两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9.9万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800多家,各类法人企业49770个。这些服务组织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流通,既实施工业品下乡进村,又推进农产品进城入市,具有沟通城乡的多种功能。
具有组织优势。从长远看,农民增收要从农业内部挖潜,而创新农民经营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一个突破口。截至2008年底,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168个,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616万亩。全系统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847万户,2008年帮助农户实现收入400多亿元,农民户均增收近5000余元。2008年底以来,各地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促进返乡农民就业创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供销合作社系统专业合作社共新增入社农民和吸纳农村劳动力近50万人。此外,供销合作社围绕传统主营业务和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行业协会两万多个,吸纳会员261.9万人。各类行业协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发挥了市场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具有网络优势。新世纪以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积极引入现代经营业态,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系统拥有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及配送业务的企业4500多家,发展超市、综合服务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经营服务网点65万个,医药、图书、家电、农机等新的经营服务业务蓬勃开展。在农资、日用消费品下乡的同时,各地供销社不断强化“双向流通”功能,积极推动农副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菜市场。
具有服务优势。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适应这一新变化,不断完善为农综合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从生产到生活的全程服务,成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系统共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19.9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已成为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基本环节,成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终端和载体。在实践中,各地综合服务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复合型服务平台转变,努力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商品就经营什么商品,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既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又扩大了农民消费。
三、多措并举,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给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由此可见,一旦农村消费市场被真正启动,将形成规模巨大的国内需求,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供销合作社要积极贯彻中央保增长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切实担当起开拓农村市场主力军的重任。
积极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充分发挥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依托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引导并组织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等服务,指导帮助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大力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突破口,整合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流通、加工、仓储、运输等资源,加快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对经营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以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方向,实施改造升级和功能提升,完善检验检测和资金结算系统,改善经营条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构建高效顺畅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顺应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的新形势,积极创办各类涉农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信息、购销、培训等专业化服务,积极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标准,不断提高行业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要继续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连锁经营网络,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以全覆盖为目标,在县市城区发展大型百货业态、社区连锁便利店或超市,在乡镇建设具有配送功能的直营连锁超市或加盟连锁店,在村一级改造或新建便民店、农资超市和综合服务社,在全国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流通网络。要继续加强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对接,重点扶持经营网点空白县加快网络恢复重建,积极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将经营网点向县以下延伸,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
加大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开拓力度。目前,供销合作社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2/3是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的。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19.25亿元,同比实际增长23.64%,已连续3年在上半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3.97亿元,县和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05.28亿元,分别增长11.4%、29.48%,农村比城市高出18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供销合作社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当前,供销合作社系统要认真研究农村市场特点,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开发符合农民消费特点的产品,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要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县乡村现有的流通渠道和综合服务功能优势。要在搞好食品、日用品等传统商品营销的同时,积极开拓家电、医药、汽车、建材、通讯器材等经营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在完善服务体系上下功夫,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农村消费。
继续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近年来,农资市场虽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但供销合作社始终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在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的同时,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加强农资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建成管理统一、经营规范、服务配套的农资配送中心2000个、中心示范店3万个、加盟店30万家,使全系统农资销售额的85%通过连锁配送实现。要建立和完善农资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资流通企业将销售与服务紧密联结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要大力推进农资诚信体系建设,杜绝假冒伪劣产品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渠道流入市场。要严格执行国家农资价格政策,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发挥好稳定平抑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作用。
着力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目前,全系统销售过10亿的企业有57家。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步伐,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以资本为纽带,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推进社有企业调整重组,着力打造龙头企业。要探索产业联合新途径,整合为同类产业服务的经营、加工、物流等企业,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要鼓励流通企业加快创立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农民,促进农村消费。原载《求是》杂志2009年第2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