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马龙龙
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在实现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快,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产品购销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市场日趋活跃,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流通企业。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农村市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进一步提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农产品交易由过去的传统集市贸易扩展到专业批发、“订单”购销、拍卖和期货交易等现代方式,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第三,农村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相关龙头企业,构成了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农资经营已形成由供销社农资公司、农资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多种市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共同参与的格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还比较薄弱,流通设施投资还有待加强,流通组织发育还相对滞后,流通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一,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要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要继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特别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仓储和运输等设施建设和改造,努力健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全国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要扶持化肥集中产区和粮食主产区建设农业生产资料仓储、码头与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构建支撑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配送和技术服务平台。要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与市场供应能力。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起能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工作,增强产品市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提高信息发布质量。
第二,进一步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要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全面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要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品牌农产品。要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城市”的直达快速通道,降低物流运输费用,促进鲜活农产品跨地区流通,形成畅通、便捷、低成本的城乡农产品物流网络。要建立健全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资流通体系,提高大型连锁化农资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要鼓励农资经营企业把农资经营与农资科技服务结合起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提高农资施用效能。要加强农村日用品连锁配送经营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日用品超市,完善农村大件和耐用消费品销售与维修服务体系。
第三,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对于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克服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大生产的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上看,农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流通以及流通组织大都在农业发展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以丹麦为例,丹麦农业集农、工、商一体化,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科研、检疫一条龙,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约8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多数人则从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相关环节的工作,但生产的农产品却能满足1500万人消费。丹麦农业发展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合作社的建立,通过这些合作社,农民得到生产资料,同时出售农产品。合作社则把农民出售的农产品加工成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合作社把土地和市场连接了起来,成为产、供、销之间的纽带,较好地解决了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又如日本十分重视发挥农协的作用,农协的主要职能包括:统一购进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开展金融、贷款、保险业务等。农协的存在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稳定供给,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而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适合都市农业的新型流通组织———农产品直卖所,又为很多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我们应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通过培养流通主体,加快流通中介组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采取财税、金融等措施,鼓励各类工商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要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大力发展农民物流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公司+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培育、提高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