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省委政策研究室《架起农民致富 奔小康的金桥——全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 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的通知 从今年初开始,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全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架起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桥——全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作了重要批示。7月19日,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政法委书记才利民同志批示:我省供销社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三农,实现创新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希望在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农村服务业方面多发挥作用,在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做出新贡献!7月23日,副省长贾万志同志批示:这篇调查与思考,总结提炼了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特别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探索、新作为、新经验、新启示,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建议,调查得深入,思考得深刻。建议此件发有关部门,主流媒体登载。 根据省领导批示要求,现将调研报告印发。请各市县供销合作社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对调研报告进行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深入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创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一二年八月十日 架起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桥 ──全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健全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标志。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探索实践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在破解农村流通难题及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新突破,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到2011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拥有覆盖城乡、连锁经营的经营服务网点12万个,经营服务人员50多万人,资产总额1176亿元,所有者权益286亿元;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2658亿元,实现利润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3.5%,全省70%的农户从中受益。 一、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探索、新作为 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把握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完整、流通服务网络遍布乡村、既在农民之中又在市场之中的优势,坚持“为农民解难、替政府分忧”,把自身的改革发展植根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之中,大力推进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着力构建“一张网、一条龙”的农村现代经营流通网络体系,有效解决了一些“一家一户解决不了、一般市场主体解决不好”的问题,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繁荣中展现了新作为。“一张网”,就是把供销合作社的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布局到每一个县、每一个镇、每一个社区、村,形成一网多用、融合并联、上下贯通、遍布乡村的流通服务网络。“一条龙”,就是生产合作、流通合作、信用合作与社区综合服务成龙配套,在农村形成从生产、加工、营销到消费、融资、保险的一条龙服务。他们的探索和创新主要是: 开展大田作物托管,破解家庭经营生产难题,探索解决农业现代化“路怎么走”的问题。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分工分业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的矛盾日益突显。在这个背景下,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主要做法是:县联社建立专业服务龙头公司,基层社联合村“两委”,组织农户建立粮食和农机等专业合作社(即大田作物管理专业服务队),在县联社主导下,形成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农户和专业合作社“3+1组合”,由专业合作社(即大田作物管理专业服务队)对粮棉油等大田作物管理开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统一托管服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托管。汶上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土地使用权关系、农民经营主体地位、农民受益主体“四个不变”的前提下,在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由基层社与农民或经过土地流转后的种植大户签订合同,委托专业服务队对大田作物进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目前全县托管土地已达6.2万亩。一种是针对一个或几个生产环节的半托管。如东阿县对3万多亩小麦同时进行收割、麦秸打捆、种肥混播、喷施除草剂四个环节的一条龙服务。桓台县对6万多亩小麦、玉米的病虫草害进行统防统治服务。目前全省已有44个县216个基层社开展了大田作物托管服务,托管面积430万亩,受惠农民近百万户。在此基础上,托管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展,已延伸到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市场信息和营销服务、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领域。在开展大田作物托管服务中,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将分散经营的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大田作物的统一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为重塑农村经营组织架构探索了一个新的模式。通过大田作物托管,把科技、机械、信息等资源要素集中注入农业,促进了家庭经营的集约化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据测算,开展大田作物全托管,经过平整和合并沟垅后的土地,平均每亩增加种植面积13—15%;通过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统一浇灌、统防统治,每亩可减少农资、电力等投入100元左右;通过改良品种、科学种田,亩产出率提高10%以上;再是通过粮食银行、花生银行、专业合作社向农户返利和统一品牌营销,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更重要的是,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务工农民的“土地包袱”,地还是自己的,收入一点没减少,却再不用操心费力。 改造传统流通业态,以流通引导生产,探索解决农村“市场怎么兴旺”的问题。供销合作社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对于搞活农村市场流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他们按照现代流通要求,立足农村实际,由县联社发起,通过改造、引进、培育等方式,在县域设立连锁龙头公司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直营店,在村级发展加盟店,形成“县级配送+乡镇直营+村级加盟”的连锁经营服务模式,打造日用品供应、农资供应、烟花爆竹供应、再生资源回收等流通服务网络。同时,依托这一网络,以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建立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农资连锁配送、超市进村、田头直供等服务,建立从种植、收获、加工直到进入超市的全过程、封闭式、可追溯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防止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流通环节,通过“农超对接”、“订单生产”、“批发市场交易”等多种形式,加强产销衔接,实施品牌经营,开拓农产品市场,稳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基本形成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全省组建日用品和农资公司243个,日用品和农资连锁配送中心385个,开办直营店6551个,发展加盟店10.62万个,覆盖了全省70%以上的行政村,打造了一个年销售额近1300亿元的“城乡流通超市航母”。全省供销合作社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70个、32万亩,带动标准化生产基地260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370个;在省内30多个城市建立50家直销店,与全国100多个大型连锁超市、40多个批发市场、40多个农产品经营以及加工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日均经营量近3000吨,全年可达100多万吨;培育出“蒙山脆”蜜桃、“新苍山”蔬菜、“黄河口”大闸蟹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上海世博会期间,组织15个县(市、区)在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建立蔬菜直供专区,完成了世博会38个蔬菜品种的供应任务,大幅提升了“山东牌”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展信用互助合作,推进融资服务创新,探索解决“农民专业合作怎么深化”的问题。近些年,我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其中由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的占相当大比重。这些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合作层次低、联结不紧密、管理较粗放、带动能力弱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省供销合作社坚持生产合作、流通合作、信用合作并行发展,引导各地以信用互助合作提升生产、流通合作,使信用合作与生产、流通合作融为一体,既有效解决了社员生产贷款融资难题,又使专业合作社内部农民的利益链更加紧密,而且还提升了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层次和经营水平,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有51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领办的428个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了资金互助合作业务,2012年上半年调剂贷款5.2万多次、13.5亿元,受惠农民2.6万多户;有33个县级供销合作社组建了为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公司。省棉麻、农资公司和枣庄、淄博等地的供销合作社企业还参与了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组建,进一步提升了供销合作社融资能力。临沂市河东区供销合作社依托13家专业合作社及相关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建立融资服务平台,2011年融资额达3.6亿元,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近2亿元,合作社与相关企业之间调剂资金1亿元。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润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累计为7000名社员提供资金互助9100万元,资金余额达2400万元,帮助社员新建蔬菜大棚2000个,带动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增收560万元。 搞活农村社区生活服务,以消费服务引导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探索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服务怎么完善”的问题。针对近几年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发展较快、农民进入新社区后,对农村流通和社会化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现实,供销合作社从2005年开始,以日用品和农资超市为基础,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以2公里半径、辐射3个以上村庄、服务2000到1万人为基本标准,在1000人以上、经济较发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社区或中心村,建立综合经营服务中心,开设日用百货、合作医疗、信息咨询、幼儿教育、文体健身及通信、医药、图书、金融等便民服务项目,搭建惠农资源、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城里人的便捷生活,同时也把市场观念、诚信意识、文明新风输入农村社区。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已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153处,特别是去年以来,省供销合作社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建到哪里,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就跟到哪里”,在汶上等四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这项工作已扩大到全省83个县(市、区)262处新型社区。如安丘市拥翠园社区,供销合作社租赁设施开设了200平方米的日用品超市、80平方米的农资超市,开办了可容纳90名儿童的幼儿园,与社区合办了馒头房、免费水房和可供360人就餐的饭店。广大干部群众对连锁经营的日用品、农资超市开进社区,交口称赞。实践表明,在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依托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把生产生活服务同步延伸到农民的身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成功模式。 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推进组织体系创新,探索解决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社怎么办”的问题。为解决好基层供销合作社职责弱化、发展不平衡、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下大气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着重抓了三件事:一是启动发展基层社。近年来省社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乡政府,争取工作支持和政策扶持,落实土地、税收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基层社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特别是近三年来,为尽快启动发展基层社,增强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省社以“搭建平台、综合发展、构建体系”为目标,制定了基层社振兴规划,通过前两年的“强化培训、全面启动”和“重点培育、带动发展”,今年全省基层社已进入“全面提升发展”阶段。目前全省90%以上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恢复了生机,1/3的基层社具备了综合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2011年全省基层供销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利润101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77.8%。二是壮大社有企业。把发展壮大社有企业作为健全组织体系的重要途径,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参与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促进供销合作社职工创业,参与创办和发展“两社一会”。省供销合作社的天鹅棉机、鲁棉集团、山东农资、联拓超市、梅开再生资源、农产品公司等企业已成为省内行业龙头,枣庄贵诚、青岛佳世客、烟台农资、临沂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已成为区域性龙头企业,100多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根据经营服务发展需要组建了1200多个公司企业,实现再次创业。三是领办专业合作社。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建起8241个标准规范、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44个区域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章丘市供销合作社与当地党委政府紧密配合,在高官寨镇试点,把50个村和区域内的38家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乡镇党委政府、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共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整合了区域内的社会化服务资源,进一步健全了服务网络,提升了服务功能。 二、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经验、新启示 供销合作社是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实践与探索,对于做好“三农”工作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供销合作社能够落实服务“三农”的新要求,核心是把践行“重中之重”的思想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树立和践行“重中之重”的思想,是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根本。供销合作社坚持把践行“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为精神动力,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在不同历史阶段、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自觉保持与“三农”休戚与共的密切联系,立足“为农民解难、替政府分忧”,既服务了农业农村发展,又发展壮大了自己。在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新形势下,各级各部门应当把践行“重中之重”思想作为检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要求,积极为农业解难、为农村服务、为农民造福,自觉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科学发展。 2、供销合作社能够开拓服务“三农”的新局面,前提是根据“三农”需要不断调整转变职能、在改革发展中找准定位。改革开放以来,供销合作社历经波折,逐步从计划经济的框框中摆脱出来,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和“三农”发展要求,不断加快从“领导”到“指导”、从“坐门等客”到“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转变,“凤凰涅槃”、“二次创业”,从传统的门店经营到发展连锁经营,从一买一卖到综合服务,从单一供销合作到生产、流通、信用全面合作综合发展,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从“边缘”走向为农服务的中心舞台,成为“以商活农”的重要载体,展示了新的形象和新的价值,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供销合作社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善于根据变化的新形势,不断转变工作职能,找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选准发挥自身优势的渠道和模式,拓宽服务“三农”领域,丰富服务“三农”内容,创新服务“三农”方式,才能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3、供销合作社能够增创服务“三农”的新优势,基础是发挥组织平台作用、整合集中各种资源要素。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同时又通过整合、转换、中介等方式,集聚社会力量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初步探索形成一网多用、融合并联、上下连通、遍布乡村的农村经营服务体系。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社会各方面也倾心关注“三农”、大力支持“三农”,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物力、财力、智力日益增加。抓住这些有利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像供销合作社这样具有优势的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加强要素整合力度,积极搭建政策平台、组织平台、服务平台,加大政策落实深度,使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形成扶持“三农”的社会合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才能有雄厚物质基础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4、供销合作社能够探索服务“三农”的新途径,出路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纵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实践,时时反映着创新的理念,处处闪现着改革的精神。供销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从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到开展大田作物服务、探索信用互助合作、提供农村社区化综合服务等等,都是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体现了“供销人”为农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展现了“创新—创造—创业”的时代风采。 5、供销合作社能够取得服务“三农”的新成效,根本在于把服务做到农民的心坎上。看服务“三农”是否收到成效,关键是看农民群众是否满意。多年来,供销合作社始终把服务农民、造福农村放在最高位置,想农民所思,做农民所盼,解农民所难,真心实意地为农民服务。他们提出把供销合作社办成真正的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以不断深化与农民的关系作为永久追求的目标,以直接组织和服务农民作为根本任务,把自身前途命运和农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基层社的干部职工“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共同出力流汗。供销社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了党和政府沟通群众服务农村的桥梁。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在思想上尊重农民,在感情上贴近农民,在行动上服务农民,围绕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去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就一定能够把形象印在农民的心坎里,把政绩刻在农民的口碑中。 三、进一步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供销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和“以商活农”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应认真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做法,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让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的广阔天地里建功立业。一要明确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相关职能。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领域,除了传统的农资和日用品供应、农产品购销外,还应同其他部门配合协作,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农产品专业协会、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帮助农民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供农村金融信贷担保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和新型流通业态等。供销合作社在这些领域都可以大有作为,应支持和鼓励供销合作社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市场运作,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发展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建立新型市场运行和组织管理体制。二要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为载体在整合为农服务资源上实现创新和突破。供销合作社拥有的大量商业网点,基本覆盖了全省农村。应重视和注重发挥这个优势,并利用这个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农村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使连锁经营网络逐步由目前的市县级层面向省级层面拓展,形成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全省农村商品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品牌化、合作化优势,使其成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和各类惠农资源项目、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载体和平台。三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扶持。督促各级落实国务院40号和省政府31号文件精神,尽快解决供销合作社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制定和实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供销合作社主导建设的项目,给予用地、贷款、税费方面的优惠,对供销合作社参与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二)把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制度创新的重要抓手。当前,我省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正处在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阶段,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着重大而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业发展对科技支撑的依赖不断增强;农产品供求时常出现结构性不平衡,市场波动加剧,农业生产对市场信息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和服务亟待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地由谁来种”的问题日渐突出;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方便生产生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地方农业社会化服务仍然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服务网络和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乡村一级的服务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服务功能薄弱,缺少针对性,很难满足当前群众生产生活中提出的更高需求;许多服务缺乏有效载体,服务资源分散,形不成合力;服务领域比较狭窄,局限在传统的服务项目之中,农民急需的一些服务内容没有开展起来。这些情况表明,加快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提出的一项迫切任务,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再创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范围大、内容广、部门多,是“三农”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一项工作。为促进这项工作尽快取得突破,建议省委、省政府把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的重要举措,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全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摸清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召开一次全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一个扶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