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省供销社“第一书记”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要求,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抓党建强根基,逐步强化村级班子,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建设为农民服务中心等工作得到了组织肯定,赢得了群众满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扑下身子,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第一书记”们进驻各村后,面对陌生工作环境,及时调整心态,放下省直单位干部身份,一切从头开始,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深入细致的走访调研,入户走访做到了全覆盖,并对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熟记在心,对村班子的状况和表现了如指掌,对县、镇、村情摸清吃透,在走访过程中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在工作生活中注意尊重当地乡风民俗,真正把入户走访的过程变成了解村情、熟悉民意的过程,变成宣传“第一书记”、让群众认可“第一书记”的过程。 二、强本固基,逐步建强村级班子。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不给力,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带头致富能力不足,主要村干党员老龄化严重,无致富带头人,村民无致富手段等突出问题。“第一书记”们经常与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谈心交心,积极帮助支部书记树立把村治好、把群众带富的坚定信念。工作中注重把握好“度”,自觉做到指导不指责、到位不越位、帮带不包办、帮忙不添乱。2015年7月,筹措资金3000元,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庆祝建党94周年”系列活动。制作了“党员示范户”荣誉牌,悬挂到62名党员家门口,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争做创先争优、谋求发展、共促和谐的模范。 三、量体裁衣,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多次与村两委共同协商,着眼贫困户需求,量体裁衣,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提高扶贫工作实效。对鳏寡老人,给与五保户待遇;对无劳动力的特殊贫困群体需低保政策兜底的,全部落实低保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的,积极利用民政、教育、人社等部门惠民政策实施救助;对缺技术、缺门路的致贫的,通过建设扶贫项目分红,技能培训、转移剩余劳动力等途径解决。围绕贫困户住房、上学、就医、技能培训、致富增收等需求,采取差异化措施,为每一位扶贫对象“量体裁衣”定措施,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为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夯实了基础。 四、全面协调,积极推动政策落地。一是落实财政资金扶贫项目。为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最佳效益,“第一书记”们多次与村两委座谈研究项目,先后10余次带领支部书记到泰安、曲阜等地考察项目、学习经验,在老官庄确定了建设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和早春式大拱棚,在滕家庄村建设75亩无籽葡萄种植基地,在郭家庄村建设冬暖式大棚和早春式大拱棚的扶贫项目。二是积极推动行业扶贫项目落地。主要是做好林业部门的美丽乡村绿化项目、财政部门的旱涝保收农业开发项目和交通部门的联村公路项目以及财政部门一事一议项目的方案制定和协调工作。 五、搭建平台,化解群众燃眉之急。一是农超对接。2015年4月份,大棚土豆受“倒春寒”影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收获季节拖后,针对这种情况,“第一书记”们发挥供销系统优势,积极联系淄博众德利集团为帮包村打通销售渠道,搭建“农超”、“农批”对接平台,先后为郭家庄村和老官庄村销售土豆50余吨。二是购置小麦收割机。为解决小麦收割难、收割成本高问题,为老官庄村购置小麦收割机1台,共收割小麦445亩,收入2万余元,扣除各项开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7500余元。 六、无缝连接,紧密结合供销社工作。在履行“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扶贫工作与供销社工作的结合点。一是土地托管服务。通过入户走访、田间地头调研,已与滕家庄部分农户达成土地托管的初步意向,托管规模可达150亩以上,于2016年全面开展实施。二是“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三个帮包村依托扶贫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社,帮包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供销社依托为农服务中心,每年对三个村的土壤进行化验,分别制定配方施肥方案,提供肥料。三是借省供销社与京东集团强强合作之东风,发展“一村一品”优质农产品,积极打造“鲁供”品牌。 七、为农服务,提档升级促农增收。推动县供销社筹资500万元与镇政府共同筹建杨柳镇为农服务中心,项目总占地80亩,计划投资500余万元。一期工程占地20亩,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为全镇40余自然村5万余亩土地提供服务,年完成智能配肥2000吨,农民培训6000余人,实现年营业收入800万元,利税120万元,安排150人就业。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于2016年4月底全面运营。二期工程占地60亩,涵盖农村集贸、瓜果蔬菜批发、农产品深加工冷藏、日用百货经营等,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的建成,将实现农资供应、农机存放、农机服务、测土配肥、粮食烘干存储、集市交易、农产品批发、农民培训、电子商务、线下体验等多项功能,为帮包村扶贫项目落地提供保障,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提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