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种昂 近日,高密市供销社主任邱介福又谈成了一笔新的生意。 高密市供销社已同望乡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供销社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对接企业加工产能,双方将共同投资2亿元建粮食储备基地。 望乡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面粉企业,分散经营时代,从千家万户采购的小麦品质不一、无法追溯,到如今供销社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为这家企业化解了难题。而自从托管土地后,供销社也通过拥有土地资源获得了更大的平台。 2014年4月,山东省成为国务院批复的4个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山东省供销社”)尝试着农业规模化服务的新模式——土地托管。 托管与流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农业规模化模式。流转时农户须交出土地经营权,承包者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托管则不改变土地经营权,承包者以打工身份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向农户收取劳务费。山东省供销社计划五年内达到2000万亩,占作物总面积27%。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供销社一度淡出了城乡居民的视野。如今,山东省供销社借农业农村改革之机“控”地谋变,从低迷中卷“土”重来。 卷“土”重来 说起当年供销社“网破、线断、人散”的经历,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供销社主任张新法有着切身的感受。 1985年,张新法刚刚参加工作被分到高密市柏城供销社下属一家食品厂。“当时,供销社就是农村经济的命脉。”张新法回忆道,煤油、粮食、布料、化肥都得凭票供应。供销社垄断着农村所有商品的购销。 1992年后,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农村供销垄断体制被打破,供销社日渐式微。 1996年食品厂亏损严重,张新法被迫下岗。 下属企业纷纷关门,基层供销社也进入“倒闭潮”。截至2002年,高密20多个基层供销社只剩下了9个。 张新法本以为“供销社从此一去不复返”。但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2012年供销社突然找到了这位“老员工”,提出重建基层供销社,聘其为主任的想法。 张新法虽感意外,却一拍即合。同年9月,胶河生态发展区供销社正式成立,张新法在十多年后重新归队。 从2013年起,山东省供销社探索土地托管。这时,高密已有1800多个合作社,遍布各村各乡。但是,这些合作社普遍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规模小、投资少、购销缺乏竞争力,而供销社化肥占据着65%以上的市场份额,农药占40%以上,与粮油食品公司、各大商超保持着合作,能够提供农超对接渠道。 凭借这些优势,供销社开始整合具有一定服务能力、握有土地和农机等资源的合作社。 2014年8月,由供销社牵头,张新法联合果品、粮食、农机等7家合作社组建了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借用各合作社资源形成了测土配方、机械化种植、冷链物流、农超对接等完整的产业链。供销社实现托管土地面积1.1万亩。 高密市供销社主任邱介福指出,在不改变合作社独立运营的前提下,通过联合社的形式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农资、农机和高于批发价的商超渠道,合作社实现了增收、供销社实现了土地托管。 从改革启动至今,高密市供销社采取联合、控股、参股等方式,领办创办了112家合作社、5家合作社联合社。山东各地供销社领办农民合作社8715个,组建镇级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60多家,县级联合社7家,服务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万多个。目前,山东供销社已托管土地825万亩,其中全托管107万亩。 山东各地消失的基层供销社陆续重建。如烟台市已在38个空白乡镇恢复重建了基层供销社,日照东港区基层组织恢复重建率达到了100%。2015年山东将实现供销社村居覆盖率70%以上。 整合资源 改革中,供销社的改革得到了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多个层面的支持。 邱介福介绍道,高密所在的潍坊市供销社改革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任改革小组正、副组长;自下而上成立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被设为事业法人单位;在规划建设29处为农服务中心时,土地由乡镇政府提供,每建一处市财政扶持100万元,共2900万元。 在全省范围内,章丘、莱西、汶上、临沭等供销社改革试点县市区,均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临沂市新增205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改革,并将综合改革试点列为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定性指标,每年安排一定土地指标用于试点县区项目用地。 同时,供销社也尽力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在高密,胶河生态发展区供销社与张家庄村委签署了《社村共建协议书》,村委为供销社协调土地进行托管、共建合作社和农资超市等,都将获得相应报酬。张家庄村委每年可从托管收益中获得10万元服务费,而高密市26个共建村年均收入在3万-14万元之间。 根据供销社测算供销社土地托管、规模化种田的改革尝试,可为外出打工、无力种田的农民每亩增产20%至30%;村委每年因托管服务而增收3万元以上。 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供销社在山东改革已有半年,各地在试点工作向前推进的同时,也遇到了资金、人才、环境等诸多共性难题。 高密市供销社短时间内托管土地23.8万亩,其中全托管3.2万亩。供销社主任邱介福坦言,从商贸流通到土地托管的转型,供销社没有农业人才的储备,为了减少人力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土地托管必须推进机械化作业,但测土配肥、农产品检测等科技人才却无法用机器替代。 除了整合社会资源外,为种植20多万亩耕地,高密市供销社购置了100多套农机具。如何管理好农机设备却是个难题。 邱介福说道,农机归属个人时,农民千方百计减少油耗,降低磨损;在集体经营时,油耗和维修成本却大大增加。同样,农户自家种地时,不计成本、加班加点;被雇佣后,生产效率明显降低。 邱介福认为,高密供销社土地托管已达23.8万亩,增长速度超过了人才、资金、管理等保障能力。下一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服务能力,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规范托管方式。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依靠的是供销渠道优势。如今,山东省供销社做出的“控地谋变”发展思路,将打造全产业链条作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在供销社一份内部文件中显示,“控地”是通过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保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谋变”,首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去行政化思维,既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也要用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二是转变经营方式,由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三是整合多方资源,从单纯的购销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