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农田3万—5万亩,提供耕种收等一站式服务,助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 3公里土地托管圈是怎样形成的 本报记者 赵洪杰 本报通讯员 李宇人 截至1月8日,高密市供销社为23.8万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潍坊市供销社托管土地181.5万亩,而全省供销系统托管土地则达到了825万亩。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场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改革,正在全省全面展开。 这轮改革中,高密凭借全新完备的平台和载体,探索形成3公里土地托管圈,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什么要形成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服务圈又是如何形成的?记者深入高密调查,一探究竟。 适度规模经营呼唤托管服务 在高密西部阚家镇赵家街村,45岁以下的劳力几乎没有在家种地的。4年前,高密众鑫农产品合作社在这个村里流转了1000亩土地,流转费是每亩1000斤小麦,一半种粮食,另一半种菜。“流转费用高,种粮食效益低,我设备也不够,不敢全种。”合作社理事长岳梦羲说。 2014年,众鑫合作社却一反常态,逐步扩大了种粮面积。 原因在离地3公里远的“初家为农服务中心”。岳梦羲说,依托中心的托管服务,去年每亩地种粮成本从1200元降到了800元,粮食产量增加10%,每亩 纯收入升至900元—1000元。他以小麦举例。原先农民自己种粮,成本这样组成:犁地80元,播种25元,种子60元,底肥120元,追肥60元,打药二到三次40元,浇水两次120元,收割60元,用工4个320元,共计投入885元。为农服务中心托管服务后,犁地70元,播种20元,种子50元,二次包衣20元,肥料160元,打药两次25元,浇水两次110元,收割50元,用工1.5个120元,共计投入635元。加上产量提升和土地整理增加的10%面积,一亩地节支增效420元。 随着土地种植面积的增加,岳梦羲购置的农机具愈发捉襟见肘,雇工数量也直线上升。“比如说打药,一个人10多天才打100多亩,为农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先进的打药飞机,一趟就打500多亩。” 初家为农服务中心目前已为1万多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这个中心由高密市供销社和参股企业高密农资公司联合建设,前者以土地和100万元入股,高密农资投 资600万元入股,购置了20多台机械,又从社会上联合了60多台,成立了土地托管工作队,为农民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保姆式”土地托管或“菜单式” 半托管服务。 高密市供销社主任邱介福说,土地托管在我省兴起有几年时间了,但高密工业发达,农民离土不愿离乡,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且便于机械化耕作。所以他们一开始认为托管在高密并不适用。但是,近年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高密30%的耕地集中规模经营,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显现出来。 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对记者说,他在调研中发现,土地流转存在农民收益基本固定、土地经营情况与农民关联不大、流转费用高致非粮化倾向等问题。土地托管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出现。 2014年10月8日,高密市政府出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原29处建制乡镇各建设1处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每处 服务半径2公里—3公里,服务农田3万亩—5万亩,具备开展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庄稼医院、农产品收储加工、农民职业培训等服务功能。由此,高密全部130万亩耕地纳入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 供销社卷“土”重来 随着为农服务中心的成立,有人说,供销社是卷“土”重来。 1992年后,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农村供销垄断体制被打破,供销社日渐式微。下属企业纷纷关门,基层供销社也进入“倒闭潮”。截至2002年,高密20多个基层供销社只剩下了9个。 由于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供销社基层社又逐渐恢复起来。省供销社经过实践总结出“3公里土地托管圈”模式,即为农服务中心辐射区域以半径3公里左右、面积 3万亩—5万亩为宜,其布局基本上为乡镇合并前的行政区域,与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部分专业合作联合社、农口服务部门融为一体,做到规模适度、半径适宜、 功能完备,为农民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由高密市供销社、供销社参股的神泉山农产品公司、高密农资公司参与建设,三方入股成立了农业机械作业队、农业技术服务队和农产品收储服务队。2014年,张家庄村村民张新伟把自家4亩土豆交给为农服务中心实行全托管, 深耕、播种、起垄、覆膜、打药、收获等所有环节不必自己干了,只管到青岛当司机。记者采访时,服务中心的6000吨恒温库还存放着农民的土豆,可直接进入威海家家悦超市,通过质量控制和打时间差,土豆每公斤售价高出市价0.4元。算下来,土豆收入每亩提高了750元。 通过托管服务,第一产业实现了“接二连三”,强有力地吸引着涉农龙头企业。当地面粉企业望乡食品集团是一个日产1000吨面粉、350吨面条,年销售近9亿的龙头企业。为确保优质小麦来源,该集团近日与高密供销社一拍即合,共同投资2亿元建粮食储备基地。公司总经理王克武说,他们一直从国外进口小麦,加工后面粉出口欧洲,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小麦要从千家万户采购,品质不一,筛选起来很困难。供销社搞土地托管为企业化解了难题。 记者采访时,靠农牧业起家的跨国公司正大集团也找到高密供销社,希望供销社引导农户,在其提供托管服务的土地上,种植特定的玉米品种,为企业提供饲料原料。 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在初家为农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服务中心前厅设有咨询、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产品检验检测、日用品、农资连锁店、粮食直补领取等相关服务内容,后院主 要从事粮食储存、机械烘干、农机具存放、维修等。高密农资公司总经理仪亮说,测土配方、药残检测设备等是农业局提供的,银行的终端系统也进来了。 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何定在3公里左右? 3公里服务圈实现了土地的精细化管理。潍坊市供销社副主任王沼东说,农业机械最怕“长途跋涉”,既耽误作业时间,又增加了成本。一台采棉机开60公里的话,需要5个小时、2000元油费!农业的季节性强,一到农忙农村经常出现为拦截农机而打架的事。 岳梦羲说,粮食多了,晾晒成为难题,尤其是玉米经常发生霉变。离地3公里范围内就有粮食烘干机器和储存库,粮食再多也不怕了。 3公里服务圈也解决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王沼东说,今年他们到一处农场深翻土地,犁都折断了,可见土壤板结有多严重。为农服务中心的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可以直接为每家每户提供服务。阚家镇东桥子村种植大户孟凡明是受益者之一。他说,这些年施肥“一炮轰”,土壤中的氮磷钾多了,但是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剧减。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20%,土壤肥力还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