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6月11日电(记者萧海川张志龙)暑热蒸腾、麦浪飘香,近期山东夏粮产区相继迎来收割晾晒期。记者在麦区了解到,山东试点推行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已成为不少农民信赖的“田管家”,社会化农业服务机构的介入,更对粮食作物稳产、丰产发挥出积极作用。 在山东菏泽郓城县张营镇张一村,记者见到了46岁的屈爱青。看着联合收割机扬起的阵阵麦屑,她脸上挂着喜悦。“你看我这片地,种子不花钱、肥料比市场便宜15%,每斤小麦收购价比市场贵1毛钱。合适!”屈爱青告诉记者,去年守着3亩口粮田,今年就敢投资三四十万元购置农业机械、流转170亩耕地成为种粮大户,就是看准了当地供销社的全程社会化服务。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缓解‘谁来种地’的困境。”据张营镇供销合作社主任闫成钦介绍,张一村现有耕地近2000亩,近1800名村民中60%外出打工,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妇孺老幼留守务农的现象较为突出。 闫成钦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全程社会化服务,参加“订单式”托管的种地农民只需承担喷药、浇水等环节,其余如耕、种、管、收、售等环节交由当地供销社及合作社负责完成,基本实现地丰产、人增收、村集体有收入、合作组织能发展,也有利于先进农技的推广使用。 “原先自己种小麦,一亩平均收400公斤左右,用上宽行宽幅、测土施肥能增产到500公斤。”屈爱青说,开镰两天,170亩麦田就有三成收割完毕,玉米抢时播种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样一算,小麦玉米的综合产量能提高15%左右。 “自家的玉米精播机,入了农机合作社,到外面干一亩地还能再赚35块。”屈爱青告诉记者,唯一让她有些犯愁的是,自家的耕地面积不小,却被分成三块,有些不便。 记者了解到,目前张营镇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托管已拓展到附近8个乡镇,覆盖5万余亩作物。未来5年,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托管土地2000万亩,带动整合价值174亿元的社会机械。 “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必须是双赢。”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同理认为,未来的农业经营体系,很可能是“家庭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龙头企业应逐步退出农产品种养环节,转向加工、服务等环节,来适应分工分业和专业化生产的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