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空壳村走出强村固基之路 我省供销社、村两委、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破解村集体和村民增收难题 编者按 当前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集体经济日渐空壳化,出现了为民办事无能力,班子丧失凝聚力的困难局面。而我省供销社在不少农业村尤其是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探索“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由供销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实现供销社、村两委、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整合各方优势,提升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将农业生产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在产业链条上破解村集体和村民增收难题。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得以完善,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以增强。 记者 赵洪杰 张海峰 通讯员 李宇人 报道 本报汶上讯 随着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推进,我省农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和制度的变革。位于鲁南汶上县的房柳村,给这场变革提供了一个生动注脚。8月6日,76岁的村支书王凤喜兴奋地对记者说:“现在俺村有钱给百姓办实事了,村集体今年花了6万元,为每位村民垫付新农合个人统筹部分70元, 还为每个家庭购买了财产保险,搁在前几年想都不敢想。” 房柳村是个纯农业村,也是集体经济薄弱村。但记者在房柳村看到,一家一户种地的传统已经打破,村里1102亩地连成一片,融为一体,经营主体变成了供销社领办的粮食种植合作社。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在规模化生产中分别发挥着服务、组织、经营的优势。村集体每亩可以从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中提取48元的服务费,仅此项年收入52800元。 同样通过这种方式,梁山县一年就消除了60个空壳村,今年莒南县又有7个村实现集体收入零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省已有千余薄弱村、空壳村藉此使村集体获得稳定收入,村级公益事业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威信显著提高。 8月7日,在山东多地调研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表示,这是山东农村的又一重大组织制度创新,是使村两委、新成长起来的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实现互利共赢的一项制度安排。中组部组织二局巡视员、副局长曾贤钦认为,这种探索具有强劲而旺盛的生命力,能够成为创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这种制度设计的关键是抓住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千家万户规模化经营转变的重大机遇,在我省推进较快的济 宁、菏泽等市部分地区,粮食作物提高产量20%-30%,亩增效400元-600元,经济作物亩增效则达1000元以上,给农民、村集体、合作社、供销社都带来新的增收空间。 我省村级集体增收难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截至2011年底统计,集体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达4.6万个,占村庄总数的 62.6%,其中包括完全无集体经济来源的2.7万多个,占37.1%。村级经济的薄弱现状,给村级组织运转带来很多困难,集体经济“空壳”了、村两委的服务就会“空壳”,党在农村的执政就会“空壳”。 供销社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在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经验丰富,我省供销社系统更有体系完整、网络健全、实力较强的优势。今年以来,临沂市供销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覆盖了47.7%的行政村,帮助增加村集体收入3392万元,增加社员人均收入1861元。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供销社与村两委联合,在农村领办专业合作社,抢抓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的机遇,不仅为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实力找到新路径,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有载体、有抓手,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方向。“当前正处于农村经济社会重要转型期,村两委、合作社、供销社共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上社会化服务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了这种变化。今年计划在供销社网络健全、市场优势明显的全省三分之一县市区展开, 逐步推进,并使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与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紧密结合起来。”省供销社主任侯成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