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开拓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李成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既包括投资需求,也包括消费需求。针对我国长期形成的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格局,当前扩大内需应该侧重于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消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也使农村市场成为最具有消费潜力的市场,如何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农民的消费需求,对于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销合作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网点遍布城乡,具有经营网络和基层组织优势,完全有义务、有条件、有能力在沟通城乡、开拓农村市场中发挥中坚作用。农村市场目前正进入消费环境加快改善、需求结构快速升级的黄金时期,广大农民的消费潜力正在逐步释放。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充分利用好这一次启动农村市场、扩大消费需求的难得机遇,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推行城乡并进、工贸并重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双向流通”,积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生活需求。
加快推进县域流通网络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传统经营网络陈旧、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功能不完善,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规模小、比重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建立健全县以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有效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思路,在县(市)城区发展大型百货业态、社区连锁便利店或超市,在乡镇建设具有配送功能的直营连锁超市或加盟连锁店,在村一级改造、新建便民店、农资超市和综合服务社,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流通网络。要继续加强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对接,重点扶持经营网点空白县加快网络恢复重建,积极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将经营网点向县以下延伸,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使用上也注重向基层倾斜。目前,全系统县级连锁企业有3600多家,占全系统连锁经营企业的88%,县及县以下农村连锁门店32.5万个,占全系统连锁经营网点的70%。连锁网络进入农村后,使现代服务实现了向农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延伸,在实施工业品下乡进村,推进农产品进城入市,促进“双向流通”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运用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改造和提升农村流通网络,能够较好地克服农村商业网点小而散的弱点,解决经营者进货商品成本高的问题,产品质量也有了保障,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村商品价格,减少农民支出,促进农民消费。同时,通过带动农产品进城,构建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也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
随着我国进入了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增产不增收现象较为普遍,农产品“卖难”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出现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流通网络不健全。刺激农村消费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显得尤为重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支持系统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建设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重点从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入手,在加强目前14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物流等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在重点销区和产区再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此,供销合作社专门制定了全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建设规划,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流通中心的定位,在全国重点发展10个年营业额50亿元以上,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信息灵敏、运行高效的跨区域批发市场;在中心城市培育30个骨干批发市场,打造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网络。重点完善储藏、运销、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立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电子结算系统,提升市场功能;增强物流配送能力,建立适应鲜活农产品运输要求的冷链物流体系;培育农产品经销、加工企业以及种植基地,带动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民增收。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还决定出资1亿元,吸收系统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公司,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和建设。
加大农村日用消费品的促销力度
目前,供销合作社全系统每年消费品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的。为降低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开发符合农民消费特点的产品,增加简包装、低成本、质量好的商品供给,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特别是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整个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已步入一个新阶段,农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一些传统的消费品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供销合作社将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商品供应结构,力争满足农民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认真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的潜在影响,积极引导农民扩大消费,放心、安全消费。特别是紧紧抓住国家有关部门全面推进“家电下乡”的机遇,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消费能力的巨大差别和农村渠道的分散性,对家电产品快速渗透三、四级市场造成很大障碍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县乡村现有的流通渠道优势,积极参与“家电下乡”实施工作,扩大农民家电产品消费。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农业生产资料是确保农业丰收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保障质优价廉的农资供应,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资市场呈现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格局,但是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供应方面一直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各级供销合作社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将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力争到2010年,建设管理统一、经营规范、服务配套的农资配送中心2000个、中心示范店3万个、加盟店30万家,使全系统农资销售额的85%通过连锁配送实现。
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资流通企业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大力推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资产品。农资生产企业要加强与农资流通企业协调合作,研制生产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农产品种植特点的新型农资产品。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大力推进农资诚信体系建设,严把农资商品进货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渠道流入市场。要严格执行好国家有关批发、零售价格政策,发挥好稳定平抑化肥价格的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参与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作用,实行行业自律,加强信用等级分类监管。
着力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供销合作社长期以来从事农村流通,适应农村生产小规模的特点,供销合作社的中小企业居多。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也积极致力于做强做大社有企业,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系统销售过10亿元的企业有57家。特别是在农资、棉花和再生领域,供销合作社企业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供销合作社将培育农村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专门召开了全系统的企业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流通企业加快创立自主品牌,发展销售和物流网络。鼓励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消费者,促进消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把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作为重点任务,把开拓农村市场、实现助农增收作为关键措施,在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自身经营带来影响的同时,为启动农村需求、繁荣农村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年2月22日《经济日报》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