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
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召开这次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过去,分析形势,研究2008年的工作。根据以一天半时间召开的党组扩大会议所作的讨论研究,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把握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略)
二、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供销社的改革发展
全省供销社要将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过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做科学发展观的真诚实践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要以此确立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定位、目标和途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否还需要供销社,需要什么样的供销社,如何发展新时期的供销社,对于这些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已由全省供销社的实践作出了回答,而且上升为理性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过程中,供销社作为党委政府直接领导、植根于“三农”之中的系统经济组织,集新农村建设者和利益相关者为一身,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在城乡之间、市场与农民之间、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发挥中介、整合、转换作用,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乡二元结构是现实背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植根于“三农”之中的系统经济组织是供销社的特质和基本条件;集新农村建设者和利益相关者为一身,是建立新体制的基本要求;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是新时期的发展途径和任务;在三者之间发挥三个作用,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力量,是目的和目标。
按照新时期的定位、目标和发展途径,全省一批又一批的县级供销社启动起来,进入新时期的发展轨道,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示出新时期供销社的价值。各地正在召开的人代会和政协会,涌现出一大批供销社系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的县供销社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超过了10人;建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的任务进入了很多市县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相继将扶持供销社发展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大部分县(市、区)政府已同意将县联社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范围。这是人民群众、党委政府对供销社作出的评价,事实已经证明,经过全省供销社艰苦探索所确立的新时期的定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选择;所确定的目标和途径,是为新农村建设作重要贡献、实现供销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要理解、把握、坚信、遵循,这是对全省供销社特别是各级联社的基本要求。
(二)把握实质要求,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首先,要从总体上理解建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的任务,将其统一为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我们的目标和目的绝不是办一个超市、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一个公司,也不可局限于“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的某一方面,而“一个网络、两个平台”每个方面的发展内容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开放并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三农”需要、党委政府求之不得、而个体户和一般工商企业所不能成就的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
其次,要理解把握每一项任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必须由供销社主导的公司为核心,这是关键也是难点。对每一个县级供销社,可有不同的切入点,但必须殊途同归实现这一要求。对这样做的单位,起步阶段就给予支持,发展阶段要给予重点扶持。二是必须从县域起步,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一批县市供销社向外延伸,通过供销社之间的合作,建立区域网络。省社经济发展处要尽快总结推广莒南与河东区、兖州与邹城、沾化与河口区合作的经验,同时在调研和协商的基础上,于一季度作出2008年合作发展、建设区域网络的规划。对带动其它县市区发展的单位,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省联拓超市公司要在经济发展处的组织和指导下,于春节前完成对全省所有市的现场调研考察,形成咨询服务方案,春节后全面展开。由省社为其提供资金等各方面的条件。四是必须冲破农资经营的原有领域,逐步向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生产经营延伸,这是建设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的基本要求。否则,即使把化肥送到田间地头,也走不出新的路子。
继续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应首先对其进展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全省30多个县市的试点取得成功,已显示出社区服务中心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但真正达到省社要求的还不多;从资金条件看,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了1400万元,有的市县也给予一定补贴,但远远不够;在总结山东供销社经验的基础上,将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写入了中央文件,社会各层面已有所了解和认可,但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中还没有立项。为此,目前应从三个层面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第一个层面,以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的单位为重点,在全省确定50个左右的县(市、区),于2008年上半年都要建成1—2处符合省社要求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第二个层面,选择10个左右的县(市、区),在2008年同时做出质量和数量,成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示范,省、市应给予重点支持;第三个层面,选择一批乡镇,在2008年基本完成区域内布局,使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全乡镇农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载体,成为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的重要渠道,对此,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对上述单位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和设计,由省联拓超市公司安排专人予以指导服务。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应进一步明确和坚持三项原则:第一,坚持立足于农民的物质生活,以现代经营服务方式为基础;第二,坚持供销社拥有产权并作为建设主体;第三,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坚持上述原则,是供销社发展的需要,更是社区服务中心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要以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以信用合作和融资服务为主要手段,以商业运作为基本模式,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为其提供服务两个方面同时推进,达到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和供销社自身发展两个目的。“三个以”、从“两个方面”推进、达到“两个目的”,基本概括了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特别应明了它和供销社发展的关系,建设合作经济服务体系的过程,必应是供销社涉足、参与甚至主导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元旦后尽快召集已有行动和成效的部分单位座谈,重点研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经营问题,在此基础上,会同其它方面实践成果,于春节前形成2008年推进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要重点支持探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经营的单位,同时将供销社领办的成功的合作组织,及时列入省财政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项目库,从2008年起,必须进入这一资金支持渠道。
在建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的过程中,打牢“一个根基”,形成“两个手段”。一个根基,就是打牢资产这个根基,着眼于发展处置好债权债务,保住资产;在发展中实现资产的积累和增值;在建设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拓展资产形态;以资产的积累拓展,支撑供销社的持续发展。总结推广一些县级供销社建立相关机构和制度,将管理、整合和经营有机结合,进行资产运作的经验。2008年要将资产的运营管理作为财会工作的重点。两个手段,就是流通和金融,这是连接每一户农民、沟通城乡、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两条“脉”,对于供销社,这两个手段缺一不可,除流通之外,金融的参与权甚至主导权也要当仁不让,抓住重要机遇,力争成为龙头。
在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建设壮大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联社是核心,公司是龙头,基层社是基础。要适应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需要,组建、发展和壮大供销社的新型公司,对这些公司既要做到产权多元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又要保持供销社的控制力,特别是在关键部位要掌握主导权。这是服务“三农”的需要,也是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因为具有如此体制特征的公司才会广泛拥有农民这个客户群体,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并由一个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作支撑。对新时期基层供销社建设,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已形成了初步意见。这个意见,从基层供销社的定位、承担的任务、体制机制和对其加强领导指导的措施几个方面基本讲清楚了。节后立刻召开座谈会,经讨论后形成文件。2008年必将成为启动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年,可以预见,伴随基层供销社的启动,将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将供销社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对率先发展、作出示范的基层供销社,予以资金支持。
(三)培植整合各种要素,不断聚集和注入发展资源。发展的要素和资源,主要是资金、人才和文化。
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级财政给予补贴扶持是必要的,一方面要用好财政扶持资金:一是把资金集中在实施重点任务、破解重点问题、支持重点单位三个方面,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二是各级联社要与财政部门积极沟通,共同研究制定有效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资金管理办法,省级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近期形成后印发各市;三是加强跟踪审计和检查,防止资金的跑冒滴漏,对此近期省社研究制定办法。另一方面要加大争取力度,不断扩大资金支持规模:一是做好扶持资金的绩效评价,为进一步争取支持奠定基础;二是设立新的题目,开辟新的渠道,省社在继续加强与省财政厅联系的同时,积极争取财政部对山东供销社的了解和支持,在中农办、全国总社等各方面的帮助下,争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中央立项;三是从省市县各个层面做好资金的争取工作,以省以上资金的投入带动市、县财政对供销社的支持。财政扶持资金只是发展资金投入的一小部分,应发挥其杠杆作用,综合运用资本金、资产开发、金融等各种手段,解决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要有思想准备,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公司上市等形式进入资本市场。
最紧缺、最急需的是人才。解决人才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解决人才问题的途径,一是通过事业培养和凝聚人。建立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过程必然是培养人、凝聚人的过程。近期一些县社主任已经接近退出现有岗位的年龄,但精神焕发、毫不懈怠,由此,看到了解决曾困扰我们的“50岁现象”的希望。通过改革创新,这些同志增长了才干,和其他部门的同志不同,他们离开原工作岗位之后,建设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事业仍然需要他。我们还看到,农村中越来越多的优秀经营人才也正在向供销社靠拢。二是靠人带动和培养人。能产生这种效应的主要是县社主任、公司经理和基层社主任,要把他们作为培养的重点。近期经常听到大家反映一个问题,即一些公司的负责同志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增强供销社发展的理念,这正凸显了全面提高供销社骨干力量素质的紧迫性。要根据业务分工,明确人才工作的责任。基层社主任的培训以合作指导处为主;公司经理的培训以经济发展处为主;县社主任的培训,要在党组和理事会统一领导下,各处室密切合作,组织实施。要首先搞清楚,处于不同岗位的这些骨干和带头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其次选择切实有效的形式,特别要利用现场和典型进行总结和交流,把每次会议、调研、对话都作为培训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经过省社同志们的努力,能够影响和带动一批又一批的人,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发展,这将是最大的收获。
文化是改革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源泉,将新时期供销社的文化建设提上日程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确立新时期供销社的核心价值观,将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组织的命运与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事业、与“三农”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要在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与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探索中,树立起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通过大家的共同实践、总结、提炼,以富有成效的文化建设,促进供销社的全面持续发展。
(四)应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工作方法。近几年,我们总结出的基本工作方法有两点:一是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一方面从县级供销社的启动入手,一方面从突破重点任务和问题入手。二是典型引路,把功夫用于发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县级供销社的启动是这样,基层供销社建设也是这样,每项任务的实施、每个难题的破解也同样如此。
(五)加快省社出资企业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将公司运作的一般规律与供销社的情况结合,不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这应是做大做强公司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是否应确立起两个大目标:一是走向资本市场。棉机、棉麻、农资、联拓和再生资源几个公司,都应确立在3—5年内上市的目标,由此突破资金瓶颈,更为根本的是由此实现公司理念、经营和管理的创新,进入新的发展层面。二是成为连接城乡的最具竞争力的经营服务体系。根据全省供销社发展的态势和省社几个公司已具备的条件,在3—5年内,围绕棉花、农资、日用品和再生资源建立起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是完全可能的。围绕上述目标,各公司、省社有关处室作认真准备,近日作专题研究,力争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省社几个公司与全省供销社系统联合发展的时机已渐趋成熟,应创造条件,推进合作,以此促进省社出资企业和全省供销社的发展壮大。
(六)加强机关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省社机关建设、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予以推进。首先,省社机关每一位同志应树立起历史责任感:全省供销社系统最终能否生存下去,不在于现在从上到下保留着供销社的户头,也不在于目前各级联社能参照公务员管理,而决定于我们能否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断创新进取。实践证明,对全省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省联社处于核心地位,我们已经指导带动全省供销社踏上了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征程,只要沿着这一正确的途径坚持不懈地推进,就会对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就将实现供销社的历史转折,省联社的每一位党员和同志必应坚定信心,为此付出艰苦努力。其次,在推进全省供销社和省社直属单位改革发展过程中,省联社的每个处室、每个同志都要明确定位,找到切入点,进入轨道。根据2008年的工作安排,省社各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负责同志为此要认真磋商研究,在此基础上,省社党组讨论形成实施意见。再是,要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带来了利益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供销社系统在这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求包括领导成员在内的每一个同志,进一步转变作风,全心全意为农民和基层服务;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廉政建设;要关注困难群体,又要坚持原则,同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七)关于近期工作安排。新年之后春节之前的一段时间,重点做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统一全省供销社系统的认识,理解、把握、坚信和遵循新时期供销社的定位、目标和途径,为2008年的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分别就基层供销社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调研和安排,特别是开好几个专业会议。三是经过反复磋商和认真调研,确定第二批启动县(市、区)2008年工作方案,召开第二次第二批启动的县级供销社会议。同时,结合几项重点工作任务的突破,加快第一批启动县(市、区)的发展。四是逐一研究省社出资企业2008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