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29—30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现选载中央几家媒体的宣传稿件予以刊发。
人民日报:全国供销社系统走出低谷
——2004年盈利50多亿元
本报北京1月25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今天,全国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表示,供销社系统逐步摆脱困境、走出低谷。2004年盈利50.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得到增强。以连锁经营为主体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速,全系统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已有1000多家,发展连锁网点4万多个,配送中心1000多个,涌现出“中农”、“苏果”、“新合作”等一批典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发展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979家,较为规范的专业合作社1.4万个,入社农户超过350万户,辐射带动农户1000多万户,年实现加工、销售收入400亿元,年为农民增收160亿元;各地基层社还兴办了1.5万个综合服务社。
(《人民日报》 2005年1月26日 第二版)
经济日报:供销合作社重构物流网
【记者刘惠兰报道】:记者日前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获悉,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将以连锁经营为重点,在农村重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做好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市场的连锁经营。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传统流通网络的改造和重组。近年来,供销合作社通过产地集中采购,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把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引入农村,既保证了所供商品的质优价廉,为农民提供了实惠,同时又通过这个网络,使农副产品顺畅地进入城市市场,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了加速向新业态转化,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利用基层社资源,发展由龙头带动的乡村网点建设。同时依托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积极开展与系统外各类工商企业的联合和合作,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发展连锁经营网点4万多个,配送中心1000多个,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1200多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1200个。
(《经济日报》2005年1月27日第二版)
光明日报:供销合作社去年盈利创新高
【记者何平报道】:供销合作社系统二○○四年盈利五十点五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二○○四年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四千六百四十二亿元。目前全系统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四万多个,配送中心一千多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联合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一点四万个,入社农民超过四百二十万户,兴办综合服务社一点一万个。
(《光明日报》2005年1月26日第一版)
中华工商时报:全国供销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记者高初建25日北京报道】:记者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将于2005年1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据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近年来供销合作社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营体制和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642亿元,汇总盈利50.5亿元。目前全系统发展连锁经营网点4万多个,配送中心1000多个,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1200多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120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联合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1.4万个,入社农民超过420万户,兴办综合服务社1.1万个,全系统还建立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3661个。
据了解,供销合作社“四代会”是供销合作社逐步走出低谷,消除体制转变的阵痛,进入联合发展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另据了解,会议还将选举产生第四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和监事会,修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四代会”后还将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月27日第二版》
农民日报:全国供销总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记者日前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将于2005年1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据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自1995年恢复成立以来,分别于1995年召开了“二代会”,2000年召开了“三代会”。近年来供销合作社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营体制和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642亿元,汇总盈利50.5亿元。目前全系统发展连锁经营网点4万多个,配送中心1000多个,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1200多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120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联合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1.4万个,入社农民超过420万户,兴办综合服务社1.1万个,全系统还建立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3661个。
据了解,“四代会”是供销合作社逐步走出低谷,消除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所难以避免的阵痛,进入联合发展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认真总结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改革与发展成就和主要工作经验,分析供销合作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针,部署今后5年的工作。
另据了解,会议还将选举产生第四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和监事会,修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四代会”后还将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新华社新闻通稿: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祝贺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供销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要在改革创新中活化机制激发活力,在市场竞争中拓展业务提高效益,在服务“三农”中发展壮大增强实力,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回良玉指出,在供销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中,各地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在体制改革中求生存,在机制创新中谋发展,在服务“三农”中创佳绩,自身活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显著回升,服务功能显著提高,运行质量显著改善。在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搞活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活跃农村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良玉指出,供销合作社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有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经营网络。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些优势,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认可、农民欢迎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真心实意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的利益;必须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真正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必须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真正使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和经营资源为广大农民所用;必须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地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要求。当前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积极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参与和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基层社改革和建设,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四是继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壮大经济实力。
回良玉强调,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搞好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各级联合社机构的稳定。要鼓励各级供销合作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会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主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在为期2天的代表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代表,将听取并审议总社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监事会工作报告,讨论和修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选举产生总社第四届理事会和监事会。
新华社:全国供销社系统五年盈利 所有者权益激增194亿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姚润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29日在此间表示,全国供销社系统经济运行已初步走出低谷,实现连续五年汇总盈利。从1999年至2004年,全系统所有者权益由533亿元增加到727亿元,激增194亿元;实现销售总额由4518亿元增加到4642亿元。
白立忱是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做上述表示的。他说,五年来全系统探索实施搞活社有企业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新的劳动用工和分配机制,促进企业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强做大骨干企业,放开搞活中小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开拓经营服务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显著成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据悉,供销社系统2004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4642亿元,汇总盈利50.5亿元,接近历史最好水平,这已是供销合作社系统连续五年实现汇总盈利。在销售总额和利润有较大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基层社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基层社连续3年汇总盈利,2004年实现利润1.51亿元。
白立忱表示,销售总额和利润由降转升到持续增长,表明供销合作社经济规模和总体实力的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的明显提高,供销合作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系统还发展连锁经营网点4万多个,配送中心1000多个,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1200多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120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联合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1.4万个,入社农民超过420万户,兴办综合服务社1.1万个,全系统还建立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2662个。
据了解,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自1995年恢复成立以来,分别于1995年召开了“二代会”,2000年召开了“三代会”。这次会议还将选举产生第四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和监事会,修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
新华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选举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姚润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30日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副主任。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当选为理事会主任,周声涛、李春生、顾国新、赵显人当选为理事会副主任;刘环祥当选为监事会主任,李树萍当选为监事会副主任。理事会副主任周声涛要求,供销社全系统将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助农增收,使供销合作社工作主动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增收的大局,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
白立忱当选为理事会主任
本报北京1月30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为期两天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闭幕。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届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当选为理事会主任,周声涛、李春生、顾国新、赵显人当选为理事会副主任;刘环祥当选为监事会主任,李树萍当选为监事会副主任。
理事会副主任周声涛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和社员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合作制原则,夯实基层社这个为农服务的基础。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31日 第四版)
经济日报:供销合作社四次代表大会闭幕
本报北京1月30日讯 记者杜刘惠兰报道:为期两天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闭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会上指出,供销合作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供销合作社要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在为“三农”服务中有所作为。要坚持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向,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切实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白立忱指出,今后供销合作社要大力改造重塑基层社,夯实为农服务的基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整合经营网络,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强各级联合社和所属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等。白立忱当选为理事会主任,周声涛、李春生、顾国新、赵显人当选为理事会副主任;刘环祥当选为监事会主任。
人民日报:扎根农村 服务农民
——全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综述
岁末年初,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再传喜讯:2004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汇总盈利50.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自2000年来,全系统连续第五年实现汇总盈利。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告诉记者,近年来,480万供销合作社职工从转变经营体制和企业机制着手,对供销合作社传统体制和机制进行了改造。各地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工作,供销合作社自身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到了位置。
因地制宜发展为农服务组织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经济特色,利用社有资源,积极吸纳农村种养大户和农技人员参与,因地制宜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供销合作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山东沂源县,石桥供销合作社结合当地盛产水果的经济特色,组织果农发展了果品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以经营服务设施折价入股,吸收27个村的果农入社。合作社利用原来的销售网络,并积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社员生产的果品有了稳定的销路。在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结合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毛坪镇供销合作社创办了竹笋采集运输专业合作社,2003年共采集输出竹笋3000多吨,为农民增收760多万元。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加快了供销合作社自身机制转换和改革步伐,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林州原康供销合作社实行开放办社,选聘农民村支书郭九山担任供销合作社主任,供销合作社利用社有资源,创办了养鸡和养猪专业合作社,不仅盘活了社有资产,每年还为每户社员增收近千元。西峡供销合作社发展石材加工、香菇生产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45家,年实现综合收入26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供销社落后面貌。
据统计,目前,全国基层供销合作社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17800多个,入社农户达509万户,带动农户1000多万户,每年为农户增加收入60亿元。合作社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成了“一家一户农民做不好、政府不好做”的事。
龙头带动:打造完整产业链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有数千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蓬勃发展的超市、购物中心等现代商业业态,历史上就有从事农产品加工、收购、销售的基础,只要按照市场需求,对这些企业进行改造,就能成为带动农户闯市场的龙头。
在江苏,张家港双山岛适宜种植茭白,2003年,在供销合作社果品副食品交易市场的带动下,双山岛双中村组建了茭白专业合作社,专门生产“双山岛”牌茭白。他们拿出1万元扶持基金,并减免30%的摊位费,目前,双山岛茭白年产1000吨,每亩为农民增收2000—3000元。在四川,大竹县供销合作社以社属金桥麻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户从事苎麻种植。建成了3.07万亩优质苎麻基地,联系农户2.5万多户,每年通过基地收购苎麻2000多吨,为麻农实现收入1200多万元。
如今,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发展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900家,联系各类专业合作社1.4万个,年实现加工、销售收入400亿元,为农民增收160亿元。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路子。
网络建设:解农村买难卖难之题
山东莒南县文疃镇果业合作社是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优质鲜桃基地6000亩,苹果基地1000亩。2004年7月,5万公斤鲜桃即将成熟,急需销售出路。莒南供销合作社通过莒南苏果超市公司,与南京苏果公司总部签订了供货合同,把鲜桃送进了苏果超市在南京的260多家连锁店。8月份,又将15多万公斤晚熟鲜桃送进了苏果、上海联华、大润发等连锁超市。
莒南供销合作社苏果超市是江苏苏果超市的加盟店。目前,全县18个乡镇,都建立了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连锁门店。在全县1000个自然村中,还建立了500多家便民超市。这些超市辐射面广,市场占有率高,年销售商品突破14亿元。它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对日用工业品的消费需求,还将农产品摆上了柜台。去年一年,仅开元百货超市就销售鸡蛋50多万公斤,馒头20多万公斤。
网络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优势,也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体系。全国供销合作社通过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服务网络,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截至目前,全系统已建立连锁经营企业617个,连锁门店2.8万家,年销售额达386亿元。
社区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网络改造的同时,还积极兴办各类综合服务社和农村便民店,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把综合服务社和便民店办成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在山东平邑县铜石供销合作社便民服务店,记者看到,一包染鸡蛋的“洋红”,一根农民修房垒墙用的“吊线”,打营养钵用的塑料膜套,这三件最小的日常用品,一分钟就可以置备齐全。除了日用商品,便民店还销售豆腐丝、猪耳朵等冷、热食品,还提供出租碗碟等服务。村里的李老伯告诉记者:“过去,家里儿子结婚、孙子满月,兄弟爷们要凑在一起热闹,但光买酒备菜,就得忙活几天;现在,村里有了超市,不出10分钟,就能备好8个菜!”
在苏州吴江市,综合服务社服务范围广泛,超市、农技咨询、农资供应、小农具维修以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务卫生、老年活动等服务项目应有尽有。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与年龄相仿的老人打牌、娱乐、唠家常,还可以购物、寻医、修理农具。农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到服务社买东西放心,有娱乐开心,问农技省心。”
目前,从江苏到河南,从山东到四川,由供销合作社创办的各类综合服务社正在全国农村迅速扩张,到去年底,总量已发展到11.5万个。这些综合服务社有的是利用供销合作社原有服务设施举办的,有的是联合村委会举办的。他们根据农民需求,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越来越成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真心真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供销合作社就拥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能为繁荣农村经济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30日 第七版)
人民日报:供销合作社系统化肥冬储备货充足
本报北京1月30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为保证春耕生产用肥,各地供销合作社的农资企业努力克服资金紧、价格高、运输难、风险大等不利因素,积极落实化肥冬储备货。截至去年12月底,全系统化肥周转库存1263万吨,比上年增长9.13%。此外,2004—2005年度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总量为515万吨,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中标355万吨,占总量的69%。
记者从此间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了解到,去年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稳定农资市场、保证化肥供应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2004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直接售给农民农业生产资料8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9%。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31日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