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供销社是1993年接管原日照市的18处基层供销社和1处小装饰公司组建而成的。到1999年4月,高息吸收社员股金1.32亿元,最高时年息为28%,涉及全区9.8万户股民,占全区农户的33.4%。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难以支付高额股息,致使企业债台高筑,入不敷出,经营举步维艰。对此,股民对供销社产生信任危机,1998年末,全区供销社股金挤兑风波全面爆发。在企业难以正常经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决定变卖供销社企业资产兑付股金。全区18处基层供销社除城区和石臼两处供销社受资产抵押无法变卖外,其余16处基层供销社的资产被变现,共出售经营门店382处,占门店总数的92%,变卖资金5400万元,全部用于社员股金兑付。
供销社遭此一“劫”后,元气大伤,同时老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形势一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是变卖供销社资产后,仍有5020万元的股金和1498万元的职工集资无法偿还,而按当时区里的决定,剩余的5020万元社员股金由区、乡两级财政兑付,区、乡政府由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区、乡两级财政只能每年按一定比例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股金兑付。二是职工的安置成为难题。全区有1416名职工无岗失业,从2000年至2001年上半年,他们中的不少人上区、到市、进省大规模上访达28起,累计15000余人次。为此,区里先后出台了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办理退休时集体欠交的养老金实行代缴或缓交、城市困难职工实行低保和其他困难职工实行年底救济的“三项政策”,才稳定了职工情绪。三是市场秩序和经营秩序发生严重混乱。资产变现后,供销社的网络遭到严重损坏,在没有基层社的地方,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盛行,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和经营秩序异常混乱,伤农害农事件不断发生,农民叫苦不迭。乡镇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热切盼望供销社回到乡镇。四是未变卖的资产被银行牢牢套住。全系统银行贷款还有7300余万元,已经抵押的有效资产,难逃债务链,诉讼和执行官司时常发生。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区供销社不等不靠,抓住难得的相对稳定的机遇,腾出手来求生存、抓发展。他们根据市区企业处在黄金地段的情况,决定以设施改造为突破口,开辟供销社生存发展的新天地,并重点抓了四项改造开发工程,建筑总面积70000平方米,其中营业设施26000平方米。一是利用城区供销社冷库大院改造建设职工住宅60户,面积达5600平方米,开发沿街营业设施400平方米。二是在总结城区供销社职工住宅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丰园小区”建设办公室,全力抓好“丰园小区”的工程建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商住楼七栋,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其中职工住宅192户,面积20258平方米。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对石臼供销社大院和老百货店进行改造,建设面积9000平方米。四是抓住区委、区政府决定“开通丽阳路,打通太阳城市场南大门”的有利时机,全力实施城区供销社大院改造工程,利用十个月时间,建成15000平方米的丽阳大厦。他们在搞好城区设施改造的同时,还对到乡镇置地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投资100万元购买了黄墩镇驻地闲置的10295平方米土地,规划建设8500平方米的商贸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二期建设即将开工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东港区供销社实现了“劫”后重生,干部职工看到了供销社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增加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他们将在继续抓好市区设施改造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到乡镇置地建设的力度,并与网络建设相结合,力争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市区内老设施的改造工作,建成总面积60000平方米。与此同时,积极发挥系统联合合作优势,在日照市联社的大力支持下,切实搞好与凌云集团的联合与合作,在黄墩、两城、涛雒、巨峰、后村、三庄等中心乡镇重新置地,搞好规划和布局,完成连锁超市的改造或建设,尽快恢复和建立区、乡、村连锁经营的服务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