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访问:
今天是:
网站首页 省社概况 省社要闻 公告会讯 省社文件通知 供销信息 省社领导讲话 督查督办通报 主流媒体看供销 基层社改造 图片新闻集萃
机关党的建设 机关廉政建设 社有企业改革 农业生产服务 教育与培训 农村流通服务 合作金融服务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 农民合作社发展 安全生产与统筹
社情要闻
 
事业单位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省社机关服务中心
省供销社幼儿园
出资企业
山东供销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鲁棉集团(省棉麻公司)
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山东宝福邻购物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基建储运公司
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京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供销综合服务平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社情要闻
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常务副主任周声涛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
作者: 发布时间:2003-12-10  访问量:

 


   我这次到重庆是来学习的,调研的。去年10月我到总社工作以后,总社机关的同志告诉我,重庆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两社两化”工作搞得很不错,所以就一直想来学习,由于种种原因,一年后才成行。 
    在这里调研了八天时间,谈点感受,提点要求: 
    首先,衷心感谢重庆各级党政对供销社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感谢在困难环境下顽强拼搏、勇于实践的供销社人。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总社党组决定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我和张祥茂部长、杨少平主任来到了重庆。来以前,看了新华社关于重庆市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两社两化”的文章,这次通过实地看听,感到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前几天,跟镇东书记、鸿举市长、卫国副书记、光国副市长等市领导交换了意见,分别召开了几个座谈会,到大足、合川、江津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的感觉就是重庆市社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迈出了较快的步伐;“两社两化”工作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势头,在有的县应该说是蓬勃发展;经济效益走出了低谷,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路子;广大干部职工精神状态朝气蓬勃,供销社也焕发了生机。应该说重庆市社的工作,在全国供销社系统是走在前列的,是一流的。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是各级党政重视的结果,从镇东书记、鸿举市长到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都对供销社的工作十分重视,把供销社工作放在“三农”问题的大盘子中,把它作为统揽城乡经济的一个“抓手”来使用的,而且思路很清晰。概括起来就是党政重视、思路清晰、不断创新、成效显著。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就全市来讲,各个区县发展也还不够平衡,总体上我们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我相信,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供销社一定会再接再厉,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我在这儿首先要衷心感谢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感谢在困难的环境下顽强拼搏,勇于实践,积极向上的供销社人。 
    第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实践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的就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它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可以说,中央的这个决定,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众所周知,从1978年开始,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形势,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经过十年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中央感到有必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始阶段,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个决定。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是应运而生的。 
    供销社系统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深刻领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深化供销社的改革。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自觉性。重庆市供销社的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发展并不平衡。譬如说荣昌、合川、开县、梁平、南岸,这些是工作搞得好的地方,但是也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求生存的状态。就是搞得好的地方,也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为农服务的功能不够强等问题。另外,我们还要看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一定会呈现出一种百舸争流的态势,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形势不会因为供销社改革深化得不够就等你。比如说农村市场,大的连锁公司像沃尔玛、家乐福,它进了中国以后,首先是占领大城市市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要逐步把触角伸向农村,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在不断地向下延伸,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你发展不上去,农民就不选择你,那你就只好自己垮台。 
    就全国来说,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供销社来说,今后的3—5年是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了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以后,我们就得认真地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去做,使我们的发展有新的思路,改革有新的突破,开放有新的开局,各项工作有新的举措。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三,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十六大召开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供销社的工作非常重视。我到总社工作以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两次听取供销社工作汇报,包括我们成立中国棉花协会,回良玉同志都作了很长一段批示。不久前,在白立忱同志出国考察的报告上,锦涛同志、家宝同志和良玉同志都作了重要的批示。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深化供销社改革,虽然字数不多,但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制定的全局性的指导方针,就部门工作明确提出要求的,一个是信用社,一个就是供销社。能把深化供销社改革明确写进这样一个文件里面,既是对供销社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供销社寄予的期望。我认为在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或者是内涵: 
    一是供销社有一个较好的基础。在几十年的历史中,它确实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一个主渠道,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供销社并不是因为我们搞计划经济才成立的,我在多个地方讲过,这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产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任苏维埃主席,就写了《论合作社》一文。我到总社以后,去山东调研,得知临沂市供销社是1940成立的。今年6月到了河南,河南的林州市供销社是1946年成立的。北平解放的时候,北京市人民政府还没有成立,供销社就已经成立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党历来强调,你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你就得解决群众油、盐、柴、米、酱、醋的问题。的确,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确实是辉煌的,在座的同志们很多都是老供销社了。供销社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包括网络、人才的优势和农民的认可。 
    二是这几年的探索实践也证明,只要深化改革,仍可以有所作为。重庆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在这儿我想起家宝总理在白立忱同志的考察报告上的一段批示,是这么说的:“供销社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农业产业化的方式,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很有潜力,也积累了经验。” 
    三是当前“三农”工作的迫切要求。同志们知道,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判断,即我国的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绝大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因为在过去我们什么产品都要计划,都要票证,粮食要粮票,吃糖要糖票,用布要布票……。从1999年开始,我们的主要农产品或者说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供大于求,这是一个显著的标志。除了这个标志以外,应该说城乡的联系比过去更加紧密。比如说,全国有几千万的农民到城里打工,把打工挣的钱返回用于农村的建设,城乡联系更加紧密了。但是眼下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我们最好的时候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的比例是1.8:1,那么现在呢?差距在不断拉大,已经达到3.1:1。这几年中央制定了很多的措施,但是农民的人均收入每年增长也只有4%左右。应该说中央关于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几条是成效明显的:一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现在大致占到了农民收入的40%;第二条减税减负,非常明显;第三条是国家的投入,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加大,包括对教育、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有一条就是激发“三农”的内在动力,我在四川看到一条标语,“使资源优势变成资源资本,民间资金变成民间资本,人才优势变成人才资本”。实际上就是把农村的资源,农村的资金和农村的人才变成一种资本,要激活“三农”的内在动力。我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去打工;减税减负也有一定的限度;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必须把“三农”的内在动力激活。 
    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说家庭联产承包使农民变成了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才有绝大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这样一个好形势,但是仅此还不够,还应当让农民变成市场的主人。怎么让农民变成市场的主人?这就得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就和当前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一致起来了,农村要城镇化,农业要产业化,农民要组织化。农业的产业化,“龙头”是关键。但是仅仅有了龙头,实践证明也还不够,因为龙头企业和农民基本上是一买一卖关系,是一种订单农业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不能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的产业化,农产品的标准化,农民的组织化三者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在实践中,重庆大力推广的“龙头企业十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更适应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一个大文章,这个大文章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所有的部门都来做“加法”文章,才能把这篇大文章做好。我一直认为,供销社应该急党政所急,想农民所需,尽供销社所能。“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工作的一件大事,供销社不可能包打天下,但是要做“加法”的文章。重庆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比如在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时候,怎么把利用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结合起来,怎么和龙头企业对接起来,怎么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怎么和涉农部门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供销社搞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也不能只是单打一的一买一卖,你必须从种子开始,种子也是一场革命。我看了你们好的专业合作社,首先就是有了一个好的品种,一个好的品种就要和科技结合起来,供销社不能单打一,必须和种子科研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结合起来。供销社搞药品配送,药房必须有医生,有懂药剂的,如果不与这些配合起来,也不行。因此,我想我们一是必须明确,家庭联产承包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这个政策不能动摇。当然现在土地可以合理流转,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入股,合理流转并不是任意改变家庭联产承包政策;第二,我们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这个大政策,不能违背农业产业化这个大的政策,因为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一条正确的路子。我们组织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我们必须借助这样一个大的形势乘势而上,我认为我们供销社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三农”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是必须而且可以有所作为的,或者说是可以而且必须有所作为的。我感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在是大有必要太重要了。总之,三中全会《决定》写进了深化供销社改革,“因为实践证明,供销社的问题,实质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重视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和农民就获利受益,忽视削弱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和农民就受到损害。”1995年到现在,将近十年了,今天回过头来看,中央5号文件讲的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要你供销社,是要你有所作为,并不是要供销社这块牌子,中央是要求供销社深化改革。这是我想说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这次调研的主题。我们总社派了4个组,和大家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就是要按照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新的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按照现代经营方式的要求,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一句话,就是要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来研究,如何打造一个全新的供销社。 
    打造全新的供销社,我想有两点必须坚持,一个是合作经济的方向要坚持。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在供销社的体制与合作经济的方向还是有差距的,合作经济必须是农民自愿参加、民主管理。现在的供销社还不完全是这样一种体制。这个合作经济的取向我们必须坚持,就是真正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第二就是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能动摇,动摇了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供销社的根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基础是农业。供销社现在的资产,大致主要是三块,一块是农民的股金,一块是国家的投资,一块是供销社多年的积累。你不为“三农”服务,你不坚持合作经济的方向,农民不满意呀!这是最关键的,“农民并非离不开供销社”。那么反过来说,供销社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你不坚持为“三农”服务,农民也不要你。我想这两条原则必须坚持。在这个基础上,对现在的供销社,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把它激活,使它新生。同时要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打造一块新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新的供销社。 
    如何打造一个全新的供销社? 
    一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践证明,我们发展滞后,或者说我们的改革滞后,首先是由于观念的束缚和体制性障碍造成的。供销社因为过去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往往还放不下“架子”,包括那个所谓的全民身份。因为我们曾经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我们还不适应用经济组织的办法来行事,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现在有时还把供销社当作一个政府部门来使用,当然不是不能用,应该用,但是管理的方式要改变。由于我们是资产分级所有,我们缺少联合合作的意识,就是大家所说的,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由于我们有一个系统的框架,从北京一直下伸到乡、村一级,所以我们缺少了一种开放的意识,往往是在自己内部小打小闹,不善于借力发力。我们国家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和开放,现在凡是发展快的地方,都是开放搞得好的。供销社不联合又不开放,就做不大,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未解决。我们也不大善于借力发力,我们引进外资、招商引资现在还做得差,我们还只在自己系统里干。所以我想观念上的束缚、体制上的障碍,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解决。要改变我们供销社一买一卖单一的方式,要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经营思路,比如说有的地方搞起了汽车批发市场,办起了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建起了废旧汽车拆卸市场,应该说是拓宽思路的结果,使我们看到仅汽车就可以作好多的文章,所以首先要结合地方特色经济的优势拓宽自己的领域,不要只是卖一点农资,卖一点棉花。所以我们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改革起步早,开放的力度大。我们现在提出来,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扩大开放,就是深化“四项改造”,“四项改造”符合我们的实际,并不是要另起炉灶。深化改革,是要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比如说开放办社,过去主要是针对联合社讲的,实际上各个企业、各个基层社都有一个开放办社的问题。另外从改革的角度看,不能说我们的改革就已经完成了,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这在重庆是搞得好的,也是走在前头的,但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呢?不是。比如说,我们讲经营者持股,经营者究竟持多大的股份更适合我们这个地方的实际?我们想一下,产权制度改革之初,50%叫持大股,低于51%都不行。实际上持股10%、20%照样有发言权。产权多元化,不仅是供销社的可以参加,非公有制经济也应当可以参加。全国总社搞了一个新合作公司,白立忱主席把它称之为供销总社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职工身份以后,有的地方基层社人员散了,网点变成了私营店,时间一长,农民要的服务跟不上,假冒伪劣可能就会乘虚而入。现在怎么办?也有一个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可以借助外力,用网络把它统起来,把它受成供销社的加盟店,或者将它搞成合伙制。 
    产权制度改革,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一改了之,一下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志们要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最好实现形式,我们围绕这句话作文章,就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探讨。供销社的一个优势就是网络,我们提出,要以县为单位,重新把这个网络建起来。因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需要这个网络,日用消费品流通需要这个网络,农村的农产品也需要通过这个网络进城,进入大市场。我不论走到哪个超市,首先看的是当地的农产品进入了超市没有,占了多大的份额,因为农民最希望把他们的东西卖出去,而且卖出一个好价钱。我们各级党政也在关心供销社的这个网络行不行,能不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要做党政所急、农民所需的事情。先不要规模很大,以县为单位,建立配送中心,也可以几个县搞一个,并不强求每个县都搞。供销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认为还要体现在招商引资方面。大家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是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供销社的改革,核心的问题是产权制度改革、“两社两化”发展和联合社改造。我想当前及今后也主要是这三个方面。我们的工作很多,但是在整体推进上要有重点突破。首先是产权制度改革,没有产权制度改革,一切都无从谈起;现在有很多县市以上供销社,都有一些优良资产,人员也不多,小日子还过得去,但县市以上的供销社不能只是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把精力放在下面,到基层去研究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再一个重点,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我们供销社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好的带头人和领办人。 
    四是要注重实效,真抓实干。在改革中,有的供销社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我们要尊重各地的创新精神,比如说我们改革中减人,转变职工的身份,这是必要的,但不是把这些人都放到社会上去不管了就行了。开县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中央强调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的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改制了以后,不去发展不行,要给下岗的那一部分人想办法创造再就业的机会。我们供销社做事不能单打一,要讲改革,要说供销社解决了多少再就业,我们不能往往一说就是走了多少人。就业和再就业这是中央非常关注的事情。重要的不是走了多少人,而是让多少人重新上岗,吸纳了多少剩余劳动力,这些典型我们更应该把它树起来。供销社改革是求生存、谋发展,不断壮大,应该认真地把这方面的典型好好地抓起来。过去有一句话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也要通过树立典型来推动工作。新华社内参对重庆市供销社的调查文章影响很大呀!前天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供销社:扎根农村再成龙》,它虽然只讲了几个典型,包括重庆的开县,但是这篇文章登出来以后,影响很大,我在这儿就有好多人给我打电话。所以我们要善于宣传,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一些典型。另外,我要特别强调,要真抓实干。供销社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脆弱,不能自满,看准了的路子要干下去。1995年恢复总社,中央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供销社再回到政府序列不可能,我们就得以经济组织的方式开拓我们的工作。重庆联合社的改革也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总之一句话,还是要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五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小平同志也多次讲过这方面的话,江泽民同志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我想对于中国的供销合作事业,这个路子怎么走?我们要积极地探索它,确实要有一个理论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首要的是理论创新。从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比较规范的合作社诞生以来,国际上公认的合作社基本原则是七条。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上就两句话:自愿参加,民主管理。合作社基本原则要结合中国国情,还得加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过去供销社是一人一票,过去只是身份股,现在有了投资股了。合作制和股份制,怎么把它连接起来,对外必须是公司制、股份制,对内是合作制。开县的“三制一化”,应该是这个方面的一种探索,我希望大家都来研究,探索理论上的创新,探索中国的合作经济发展路子。总之,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党委政府要重视供销社,我们供销社更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我们现在干的,好多都是过去没有干过的事,我们不能走过去的老路,也不完全走国外的路子,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走我们自己的路子,包括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基层社,也很难开一剂处方,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我是衷心地希望同志们勇于创新。怎么创新,就是要靠改革开放来创新,靠市场机制来创新,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创新。我说的这些话,不是说不要法律地位,不是说不要舆论的引导,不是说不需要政策的支持。至于说法律地位的问题,全国人大已经启动专业合作社立法,开了研讨会,还正在研究。也需要舆论的支持,舆论的引导。中国合作社的路子该怎么走,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统一认识。也有一个政策扶持的问题。我想,法律的定位、舆论的宣传、政策的保护,都是必要的。但总的还是要靠我们基层大胆地探索实践。前不久,我们在给回良玉副总理汇报工作时,提出来我们总社是不是也挂一块合作经济的牌子,回良玉副总理回答的第一句话是,可以研究,第二句话是注意总结典型经验。同志们,统领的地位不是自己封的,有为才能有位。开县、荣昌、合川,因为你们的工作好,所以政府同意你挂一个合作经济的牌子。如果大家都挂上了这块牌子,这对总社也是一种促进。 
    总之,我要衷心地感谢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政的领导和同志们!衷心地感谢供销社的同志们!


来源:总社办公厅

网站信息导航
版权所有: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57号 邮编:250013
电话:0531-88596511 传真:053188596619
网址:http://www.cfqhcj.com E-mail:bgswxf511@163.com
鲁ICP备05043458号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